[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14596.3 | 申请日: | 200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2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武泽秀治;藤川万乡;中井美有纪;笠松真治;横山智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02 | 分类号: | H01M4/02;H01M4/38;H01M4/48;H01M4/50;H01M4/52;H01M4/58;H01M10/4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 欣;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 ||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包含正极、负极、隔膜和非水电解质,
所述正极包含正极集电体和含有可嵌入脱嵌锂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 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含有锂和镍的含锂镍复合氧化物,
所述负极包含负极集电体和含有可嵌入脱嵌锂且在嵌入有锂的状态下 的熔融温度为1200℃以下的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
在5MPa的加压下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与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方向的 电阻的总计为1.0Ω·cm2以上,
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为含有含硅化合物或含锡化合物作为负极活性物 质的薄膜状负极活性物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在5MPa的加压下 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方向的电阻为0.4Ω·cm2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含锂镍复合氧化物 为选自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含锂镍复合氧化物、下述通式(2)表示的 含锂镍复合氧化物和下述通式(3)表示的含锂镍复合氧化物组成的组之中 的1种或2种以上的含锂镍复合氧化物,
LiNi(1-a-b-c-d)CoaAlbM1cM2dO2 (1)
式中,M1表示选自Mn、Ti、Y、Nb、Mo和W中的1种或2种以上 的元素;M2表示Mg与Ca的混合物,不含有Sr和Ba,或者含有Sr和Ba 中的任一个或两者;0.05≤a≤0.35,0.005≤b≤0.1,0.0001≤c≤0.05,0.0001 ≤d≤0.05;
LiNieCofMngM3hO2 (2)
式中,M3表示选自Mg、Ti、Ca、Sr和Zr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元 素;0.25≤e≤0.5,0≤f≤0.5,0.25≤g≤0.5,0≤h≤0.1;
LiNiiMnjM4kO4 (3)
式中,M4表示选自Co、Mg、Ti、Ca、Sr和Zr中的1种或2种以上 的元素;0.4≤i≤0.6,1.4≤j≤1.6,0≤k≤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薄膜状负极活性物 质层的膜厚为3~5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薄膜状负极活性物 质层包含多个含有含硅化合物或含锡化合物的柱状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多个柱状体被设置 为从负极集电体表面朝向负极集电体的外侧延伸且相互隔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柱状体相对于负极 集电体表面在垂直方向上延伸或相对于所述垂直方向具有倾斜度地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柱状体为含有含硅 化合物或含锡化合物的块状物的层叠体。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含硅化合物为选自 由硅、硅氧化物、硅氮化物、硅碳化物、和含硅合金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2 种以上的含硅化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含锡化合物为选 自由锡、锡氧化物、锡氮化物、和含锡合金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 的含锡化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将在正极、负极 间夹隔有隔膜的电极单元卷绕而得到的电极组在含浸有非水电解质的状态 下的容量Y与电极组中电极单元的卷绕数X具有Y/X>50的关系,所述电 极组的形状为扁平状,其中Y的单位为mAh。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电极组中的电极 单元的卷绕数X为25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459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