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和半成品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4800.1 | 申请日: | 2008-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8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克里斯蒂安·施沃雷尔;埃克哈德·青多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空中客车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35/00 | 分类号: | B23B35/00;C09J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 英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切削 加工 方法 半成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切削加工方法,更具体地,涉及分别根据 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保护表面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半成 品。
背景技术
在表面的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这些表面通常覆盖有粘在上面 的箔,以保护表面免受外来物体的影响,即免受工具或加工残留物 的损伤,表面加工完成之后应该再去除这些箔。当运输具有较大表 面积的部件时,也会使用涂敷有粘合剂的箔来保护表面,例如精细 的钢板表面或已经完成喷漆的新车表面。箔可由不同材料组成。特 别地,保护箔可由聚烯烃制成,即,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 聚烯烃的断裂伸长率超过200%。
在整个结构制造过程中,此类型的保护箔也用在航空器构造 中,以防止在其加工过程中航空器机身外壳的损伤。具体地,这些 加工处理是在外壳上钻孔以装配连接件。
然而,所述可商购的保护箔存在缺点,当在例如航空器外壳中 钻孔时,钻孔周围的外壳区域中的箔会变松,从而会在箔与航空器 的外壳之间形成帐篷状的腔体。从直接位于表面上的保护箔到分离 的保护箔的转变是模糊的,在两个区域之间不存在精确限定的边界 线。当箔变得分离时,其在钻孔边缘周围的保护作用就会受到限制 或完全丧失。此外,分离的箔会临时驻留在钻孔通道中,从而阻碍 钻孔机向前推进。就不再可能进行精确钻孔,或者仅可能在受限条 件下进行精确钻孔。当撕除箔时也会残余这类型的残留物,从而使 部件和用于连接两个部件的连接件之间发生堵塞,因此会导致不稳 定的连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其中,在 不降低钻孔效率的前提下保护半成品免受加工残留物的损伤。此 外,还类似地提供了相应的预加工半成品。
上述目的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和根 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成品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形成 相关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事实,将箔施加于待加工的表面,该箔的断 裂伸长率较小。为了保证箔与表面之间的最佳粘合,箔涂敷有粘合 剂,一方面,粘合剂确保了足够的粘着力,另一方面,加工完成后 可轻松地将粘合剂从表面除去。因此,箔对表面的粘着力以及箔的 断裂伸长率必须以最佳方式彼此匹配。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具有预定形状和至少一个加工表面的半成 品的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具有预定断裂伸长率的 保护箔以预定粘附力粘附在至少一个加工表面上,将金属切削工具 放置在该加工表面上方的预定位置,在预定时间内在预定方向上对 该工具施加预定的机械力以实施半成品情况下的金属切削处理,并 在预定时间长度之后将工具从至少一个加工表面提起,其特征在 于,通过粘附处理(process),在保护箔和加工表面之间产生大约 10N/25mm的粘附力,并且使用断裂伸长率为80%至120%的保护 箔。
尤其是,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本方法具有其它步骤,或在技术上 可行的和可取时具有其它步骤:
-至少一个加工表面具有底漆层,该底漆层上粘附有保护箔, 以及
-本方法具有至少一个用钻孔机进行的钻孔处理。
因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了)由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制造的具有 预定形状和至少一个加工表面的半成品,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 金属切削工具放置在至少一个加工表面上方的预定位置,在预定时 间长度内在预定方向上对该工具施加预定的机械力以在半成品上 实施金属切削处理,并在预定时间长度之后将工具从至少一个加工 表面提起,其中,该半成品包括以预定粘附力粘附在至少一个加工 表面上的保护箔,其特征在于,在保护箔和半成品的加工表面之间 存在大约10N/25mm的粘附力,并且该保护箔的断裂伸长度为80% 至120%。
更具体地,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半成品具有其它特征,或在技术 上可能并可取的实施方式中具有其它特征:
-保护箔的厚度为100μm;
-保护箔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组成;
-保护箔涂敷有丙烯酸酯分散粘合剂;
-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5μm;以及
-在至少一个加工表面和丙烯酸酯分散粘合剂层之间设置底漆 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空中客车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空中客车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48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