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6002.2 | 申请日: | 2008-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2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山崎智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线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42 | 分类号: | H01R13/4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雁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被用于汽车等的电气配线,具备用于将收容在壳体内的连接端子卡定的后保持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这种连接器中,例如像专利文献1的那样,存在如下的情况,即后保持器前后运动自由地卡合在壳体的后部,后保持器在被插入到中间的临时卡定位置和被充分推入的正式卡定位置卡合在壳体上。在将连接端子收容到壳体内后,安装后保持器时,必须将与连接端子连接的电线各自地穿插过后保持器。但是,若使后保持器成为临时卡定状态,一面使连接端子和电线通过后保持器,一面插入在壳体内,则能够进行有效的组装。
另外,也有将卡定已被收容的连接端子的卡定矛状件安装在壳体的后部,并设置在与壳体分体的后保持器上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因为卡定矛状件的成形容易,同时,将具有比较好的耐久性,需要高价的材质的卡定矛状件设置在以小容量的合成树脂即可做成的后保持器上,所以,作为整体,价格低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213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将此现有的连接器交付给电气配线厂家时,存在如下的情况,即,将后保持器相对于壳体组装成临时卡定状态交付,在电气配线厂家中进行将连接端子经后保持器插入在壳体内的作业。
但是,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在搬运壳体的途中,由于意 外的力,后保持器被推向前方,从临时卡定位置移动到正式卡定位置。在此情况下,必须使后保持器返回到临时卡定位置,不得不进行极其麻烦的作业。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提供一种消除这样的问题,确保壳体和后保持器稳定的临时卡定状态的连接器。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由收容连接端子的壳体和具备与该壳体的后部卡合并将上述连接端子的一部分卡定的卡定矛状件的后保持器构成,该后保持器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经临时卡定位置卡定在正式卡定位置,上述后保持器相对于上述壳体而言具有临时卡定用锁定部和正式卡定用锁定部,上述临时卡定用锁定部在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前部爪和后部爪,在上述临时卡定位置,通过由上述前部爪和后部爪夹入上述壳体的条片状的对位临时锁定部进行临时卡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后保持器由临时卡定用锁定部限制相对于壳体进行前后运动,所以,能够维持临时卡定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壳体的俯视图。图2是侧视图。图3是后保持器的俯视图。图4是侧视图。图5是主视图。图6是连接端子的立体图。图7是临时卡定位置上的壳体和后保持器的俯视图。图8是临时卡定位置上的壳体和后保持器的侧视图。图9是从临时卡定位置上的壳体和后保持器的上方看的剖视图。图10是从临时卡定位置上的壳体和后保持器的侧方看的剖视图。 图11是正式卡定位置上的壳体和后保持器的俯视图。图12是正式卡定位置上的壳体和后保持器的侧视图。图13是从正式卡定位置上的壳体和后保持器的上方看的剖视图。图14是从正式卡定位置上的壳体和后保持器的侧方看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1:壳体 12:后保持器 13:连接端子 21:端子收容室22:后保持器收纳部 23:壁部 24:临时卡定用锁定片 25:正式卡定用锁定片 41:保持器主体部 42:卡定矛状件 44:临时卡定用锁定部 45:前部爪 46:后部爪 47:正式卡定用锁定爪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图示的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图1是壳体的俯视图,图2是侧视图,图3是后保持器的俯视图,图4是侧视图,图5是主视图。将后保持器12卡合在收容连接端子的壳体11的后部,能够由后保持器12防止已被收容在壳体11内的连接端子的后脱落。
图6所示的连接端子13被收容在壳体11内使用。此连接端子13由导电金属板形成,从前方开始,依次设置了连接对方侧端子的方筒状的端子连接部14;固定电线15的芯线的芯线固定部16;固定电线15的覆层的覆层固定部17。另外,在覆层固定部17的后部,与需要相应地插装防水密封件18。
壳体11和后保持器12是通过分别将具有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成型来制造的。壳体11被成型为大致方筒形,在内部设置了各自地收容例如上段两列,下段四列共六个连接端子13的端子收容室21。另外,图中省略了端子收容室21的划分等、内部构造等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线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线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60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