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最大程度减少玻璃制造工艺中的夹杂物的方法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16372.6 | 申请日: | 200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9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A·V·菲利波夫;C·C·何;B·科卡图鲁姆;K·E·莫斯;L·王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7/06 | 分类号: | C03B1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沙永生;周承泽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最大 程度 减少 玻璃 制造 工艺 中的 夹杂 方法 设备 | ||
相关专利申请交叉引用
根据35U.S.C.§119(e),本申请要求享有2007年5月18日提交的美国临 时专利申请第60/930,765号的优先权。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生产平板玻璃的熔融过程,具体地,涉及采用晶体陶瓷溢流槽 (isopipe)的熔融过程。甚至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控制平板玻璃中晶体缺陷的 形成,所述平板玻璃是通过采用含陶瓷溢流槽的熔融过程来生产的。当熔融过 程被用于生产在液晶显示器(例如AMLCD)的制造中用作基板的玻璃片时,本 发明的技术特别有用。
技术背景
熔融过程是生产平板玻璃的玻璃制造领域中使用的基本技术之一。相比该 领域中已知的其它工艺,例如浮法工艺和槽缝下拉工艺,熔融法产生的玻璃平 板的表面具有上好的平整度和光洁度。因此,熔融法在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 (LCD)的玻璃基板的生产中已经变得特别重要。
熔融法,具体地,溢流下拉熔融法是共同转让于Stuart M.Dockerty的美国 专利第3,338,696和3,682,609号的主题。如其中所述的,熔化玻璃被提供给一 个在耐火主体中形成的槽,称为″溢流槽″。
在一个示例性的Dockerty专利中所述的熔融下拉法中,一旦达到稳态操 作,熔融玻璃沿两侧从槽的顶部溢流,形成两个玻璃半片,它们向下流,随后 沿溢流槽的外表面向内流。这两个片在溢流槽的底部或根部相遇,在那里它们 熔合成单片玻璃板。然后,该单片玻璃板被送入牵拉设备中,通过玻璃板被拉 离根部的速度,能控制玻璃板的厚度。牵拉设备位于根部的下游足够远的距离, 以便单片板在与该设备发生接触之前已经冷却。
在该过程的任何部分中,最终玻璃板的外表面不与溢流槽的外表面的任何 部分接触。相反,这些表面只接触环境大气。形成最终玻璃板的两个玻璃半片 的内表面接触溢流槽,但是这些内表面在溢流槽的根部熔合,因此被包埋在最 终玻璃板的主体内。通过这种方式,最终玻璃板的外表面具有优良的性质。
当熔融玻璃流入溢流槽的槽并且沿其外表面溢出时,熔融法中使用的溢流 槽经受高温和较大的机械负载。为了能够耐受这些需要的条件,溢流槽通常优 选由均匀压制的耐火材料块(在此名为“溢-流槽(iso-pipe)”)制成。具体地,溢流 槽优选由均匀压制的锆英石耐火材料,即主要由ZrO2和SiO2组成的耐火材料 制成。例如,溢流槽可以由这样的锆英石耐火材料制成,其中,ZrO2和SiO2合起来占据材料的至少95重量%,材料的理论成分是ZrO2·SiO2或等同地为 ZrSiO4。
在用作LCD基板的平板玻璃的生产中,损失的一个来源是玻璃中存在锆 石晶体夹杂物(本文中称为“次级锆石晶体”或“次级锆石缺陷”),这是玻璃通入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锆石溢流槽并溢出锆石溢流槽的结果。对于对失透敏感的玻 璃(它需要在更高的温度下成形)来说,次级锆石晶体的问题变得更加显著。
导致锆石晶体(在完成的玻璃板中发现)的锆石的起源在锆石溢流槽的上 部。具体地,这些缺陷最终是由在一定温度和粘度下溶入熔融玻璃的氧化锆(即 ZrO2和/或Zr+4+2O-2)引起,所述熔融玻璃存在于溢流槽的槽中和沿溢流槽外 部的上部壁(溢流坝)。与溢流槽的下部部分相比,在溢流槽的这些上部部分, 玻璃的温度更高,粘度更低。这是由于随着玻璃沿溢流槽流下,玻璃被冷却 并且变得更粘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63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跨网络共享计算机显示器
- 下一篇:光拾取器及搭载有该光拾取器的光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