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臂伞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7006.2 | 申请日: | 2008-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7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古斯塔夫·A·格拉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拉茨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B19/04 | 分类号: | A45B19/04;A45B25/14;A45B7/00;A45B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郝俊梅 |
地址: | 瑞士弗劳***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悬臂伞。
背景技术
由WO98/08411A1已知前言所述类型的悬臂伞。所述的移动,也就是 说在一个设在立杆上端的悬臂支架上的悬臂的抽出和收回,存在一些困难, 因为随着抽出的长度逐渐加大,悬臂在悬臂支架上歪斜和卡住,从而悬臂 实际上只有通过提升才能移动。这些问题由于伞借助万向球接头连接在悬 臂上而更加严重,借助万向球接头可以实现伞的不同调整和匹配。然而由 此增大移动时悬臂侧向歪斜的危险。此外类似的问题也会在这种悬臂伞可 伸缩式立杆的高度调整时发生。
已知悬臂伞的一些可以与游动的太阳高度相适应的不同结构形式。由 WO2005/018369A1已知一种悬臂伞,其中在立杆上的悬臂与可调高度的滑 架连接。撑脚将立杆上端与悬臂的中央区连接起来。在这里的缺点是,撑 脚确定导引曲线,并因而悬臂不能与导引间柱无关地沿水平方向任意调整。 这种结构方式不能调整高度,发运过程重量和尺寸巨大。
试验证明,借助滚轮导引悬臂不能先验地解决所述疑难问题。当滚轮 布设在悬臂下方和上方时,抽出运动随着抽出的长度逐渐加大开始发生阵 挛。为了能柔和地完全抽出,即使在这种结构形式的情况下也有必要将伞 的部分略作提升以及将悬臂从伞的部分向前拉出或重新收回。在悬臂设计 为弧形时产生附加的问题,因为这种设计倾向于侧向歪斜和卡住。此外, 通常在伞保护下安装的家具导致难以从伞侧接近悬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轻便地执行前言所述类型的悬臂伞的 调整步骤。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通过按照权利要求1的悬臂伞得以解决。据此 采取本发明的措施带来的结果是,在解脱锁止后,伞的悬臂沿其全长可以 轻便地和无侧歪地运动,也就是说,悬臂可以没有附加支承地抽出和收回。 这些措施尤其适用于按照WO98/08411A的伞。在这里悬臂不一定是直线状, 而是尤其也可以在悬臂设计为具有其弧形导引轨道时得到这些优点。所述 弧形不一定是圆弧形,而是也可以相当于其他圆锥段(椭圆段、双曲线段、 抛物线段),或组合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区段得出的一种合成的形状。
在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13中给出了一些有利的扩展设计。
在权利要求2中叙述了一项特别有利的将滚轮作为导引件的设计,因 为在这种情况下,若滚轮横向于滚轮轴受载,滚轮可以防止其端侧在槽状 导轨的底面形成制动和使之受损,因为它们距底面有适当的间距。
在导引件与导轨的形状相应地匹配时,导引件可构成制动块。
悬臂伞有利的设计是,使导轨的中心线与立杆和/或悬臂的中心线大体 重合,无论如何偏离立杆和/或悬臂中心线的量不超过立杆和/或悬臂相应剖 面厚度的15%,优选地不超过其10%(权利要求4)。
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5的悬臂伞设计方案带来突出的优点,据此悬臂 支架设计有至少四个滚轮,其中将各两个分别嵌装到悬臂的左侧导轨和右 侧导轨内。若前、后滚轮之间的轴线距离等于悬臂抽出长度的7%至15%, 优选地约10%(权利要求6),则在稳定性和负荷分配方面是有利的。
为了承受更大的负荷可优选,使用具有能摆动的天平梁的双滚轮(权 利要求7)。
悬臂可设计为直线状,或也可以按权利要求8设计为弧形。
一项有利的设计是,悬臂支架能倾动地装在立杆上,以及有至少一个 锁具用于单独地或组合地固定和解脱悬臂的抽出位置及其倾动位置(权利 要求9)。
有利地使用至少一个楔子,楔子设计和配置为,它同时一方面通过齿 造成与立杆头的可靠锁止,以及另一方面通过楔形面造成立杆头与悬臂之 间传力地连接(权利要求10)。优选地,锁具有两个可相互夹紧的楔子(权 利要求11)。楔子的制齿可以有卡齿或槽,它们在锁止过程中啮合在立杆头 上相应的槽或卡齿内以及造成形状封闭的锁止(权利要求12)。为了传力地 固定悬臂,楔子具有与制动块的楔形面配合作用的楔形面,制动块在悬臂 上形成摩擦连接(权利要求13)。
以上所述并且要求保护的和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说明的按照本发明要采 用的构件,在其尺寸、造型、材料使用及其技术设计方案方面不受制于特 殊的约束条件,所以在各自应用领域中已知的选择准则可以没有限制地使 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拉茨股份公司,未经格拉茨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70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