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产生1,2-丙二醇的代谢工程改造的微生物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17107.X | 申请日: | 200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9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菲利普·索凯勒;弗朗索瓦·沃尔克;雷纳·菲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代谢探索者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 悦 |
地址: | 法国圣***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产生 丙二醇 代谢 工程 改造 微生物 | ||
本发明涉及经代谢工程改造的微生物及其用于制备1,2-丙二醇的用途。
1,2-丙二醇或丙二醇,一种C3二醇,是广泛使用的化学品。它是用于航 空器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液体洗涤剂、冷却剂、抗冻和除冰流体的组分。自 从1993-1994年以来,丙二醇作为乙烯衍生物的替代物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使 用,所述乙烯衍生物被认为比丙烯衍生物毒性更强。
目前使用消耗大量水的环氧丙烷水合工艺通过化学手段产生1,2-丙二醇。 环氧丙烷可以由两种方法中的任一种产生,一种使用表氯醇(epichlorhydrin), 另一种使用氢过氧化物。两条途径都使用高毒性物质。此外,氢过氧化物途 径产生副产物如叔丁醇和1-苯基乙醇。为使丙烯生产成为有利可图的,必须 使用这些副产物。化学途径通常产生消旋的1,2-丙二醇,而两种立体异构体 (R)1,2-丙二醇和(S)1,2-丙二醇中每种对于某些应用是感兴趣的。
用于产生1,2-丙二醇的化学方法的缺点使生物合成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替 代方法。已表征了两种途径用于通过微生物由糖天然产生1,2-丙二醇。
在第一个途径中,将6-脱氧糖(例如L-鼠李糖或L-岩藻糖)裂解成磷酸二 羟基丙酮和(S)-乳醛,其能进一步还原至(S)-1,2-丙二醇(Badia等,1985)。此途 径在大肠杆菌中有功能,但是因为脱氧己糖的高成本,不能得到经济上可行 的工艺。
第二个途径是通过糖酵解途径,然后是丙酮醛途径来代谢普通糖(例如葡 萄糖或木糖)。将磷酸二羟基丙酮转化成丙酮醛,后者可以还原成乳醛或丙酮 醇。然后这两个化合物可以进行第二次还原反应,得到1,2-丙二醇。此途径 由(R)-1,2-丙二醇的天然生产菌使用,如楔形梭菌(Clostridium sphenoides)和热 解糖热厌氧杆菌(Thermoanaerobacter thermosaccharolyticum)。已经使用楔形 梭菌产生1,2-丙二醇,在磷酸盐受限条件下效价(titer)为1.58g/l(Tran Din和 Gottschalk,1985)。也已经研究热解糖热厌氧杆菌用于产生1,2-丙二醇 (Cameron和Cooney,1986,Sanchez-Rivera等,1987)。获得的最佳性能是9g/l 的效价和0.2g/g由葡萄糖的得率。然而,用这些生物获得的性能的改进可能 由于缺少可用的遗传工具而受到限制。
现有技术
Cameron等(1998)研究了大肠杆菌作为平台用于将糖转化为1,2-丙二醇的 代谢工程的用途。他们的理论分析显示实际产物得率的上限(考虑质量平衡和 生长所需能量的产生)取决于培养条件而显著不同。在厌氧条件下,将产生乙 酸(acetate)作为副产物,以循环还原辅因子,而最佳得率限制在1摩尔1,2-丙 二醇每摩尔葡萄糖(0.42g/g)。在需氧条件下,使用氧作为终端电子受体通过 呼吸链确保辅因子的循环,并且可能在没有副产物产生的情况下产生1,2-丙 二醇。在这些条件下,得率能到达最高1.42mol/mol(0.6g/g)。考虑1,2-丙二 醇的最大效价量,Cameron等讨论了其对于产物和副产物毒性的依赖性。1,2- 丙二醇的毒性显著低于1,3-丙二醇,而且大肠杆菌在100g/l 1,2-丙二醇时表 现出0.5h-1的残余生长速率。对生长的抑制更可能是由于副产物乙酸,已知 其高度抑制生长。开发以高效价和得率产生1,2-丙二醇的厌氧工艺将解决乙 酸问题。已经提出了将乙酸转化成抑制性较低而且容易原位去除的丙酮(WO 2005/07336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代谢探索者公司,未经代谢探索者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71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