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从夹层结构制造具有增强拐角的物体的方法以及这类物体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7175.6 | 申请日: | 200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8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M·T·德格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菲茨控股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3/06 | 分类号: | B29C53/06;E04C2/296;F16S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建晖;杨 勇 |
地址: | 荷兰***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夹层 结构 制造 具有 增强 拐角 物体 方法 以及 这类 | ||
技术领域
根据一个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由夹层结构制成的物体中制造 并且增强拐角的方法,该夹层结构包括一个芯层(corelayer),该芯层被安 排在两个覆盖层之间,这两个覆盖层中的至少一个是塑性(plastic)覆盖层。
背景技术
在本领域中已知一种用于从热塑性夹层结构制造包括成角的物体部分的 物体的方法。例如,欧洲专利431,669披露了一种用于从热塑性夹层材料制造 物体的方法,其中至少两个表面或物体部分的法线彼此成一个角。这种已知的 方法包括至少以下步骤:借助一个压模(die)使热塑性夹层材料的表面之一 的一部分在一段距离上软化,该距离至少对应于这两个表面之间的拐角的一个 假想的折线的长度,其中该压模至少部分地被压入热塑性夹层材料的顶层之 中,并沿着(about)该折线折叠热塑性材料的这两个表面,其方式为使已经 软化的表面因此而位于该拐角的内侧上。
这种方法产生了具有彼此成角的两个表面的物体,其中夹层材料变软的顶 层的盈余材料存在于该拐角的内侧上,并且融入折叠位置中的芯的泡沫(foam) 之中。这避免了盈余材料向外突出,并且因此确保能够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折 痕或拐角。
本领域已知的这种物体的一个缺点是由于折叠的纤维增强顶层而产生的 它在拐角位置的低强度。尤其是,拐角外侧的装紧强度(impactstrength) 以及拐角的刚度(stiffness)和/或强度(strength)有待改进。
一般地,对基于带有热固性覆盖层的热固性芯层的夹层结构——如蜂窝板 (honeycombpanel),在有待形成拐角的位置处的覆盖层以及,如果希望的 话,蜂窝状结构被除去,该蜂窝状结构填充有灌注复合物(pottingcompound), 并且在弯折操作之后留存的灌注复合物被除去,此后使该构件硬化。这种填充 操作不但导致了重量的显著增加(虽然这种夹层结构实际上是要用于轻重量应 用),而且仅是略微地增加了(局部的)刚度和强度。
此外,当使夹层结构彼此接合(join)时,经常使用铝挤压部件并且/或 者从该夹层板局部地铣削掉(milloff)一些条带(strip),在其中放入有 待与该夹层板连接的夹层板的首端(headend)。上述接合导致了重量的显著 增加或强度和刚度的相当大的局部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减少上述的缺点和/或提供一种替代性方法。
为此,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在由夹层结构——该夹层结构包括一个芯层,该 芯层被安排在两个覆盖层之间,这两个覆盖层中的至少一个是由塑性材料 (plastic)制成的覆盖层——制成的物体中制造并且增强拐角的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产生一个物体,该物体包括在两个物体部分之间的一个拐角;
●在该拐角中放置一个热塑性芯部件以及一个附加的纤维增强热塑性 层,该热塑性芯部件具有与该拐角相适配的形状,其方式为使该附 加的纤维增强热塑性层基本上覆盖该芯部件的暴露表面;并且
●将该夹层结构的一个覆盖层连接到该附加的纤维增强热塑性层。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首先由夹层结构形成一个在其两个物体部分之间 具有拐角的物体。该夹层结构包括一个芯层,该芯层在两个主表面都具有一个 覆盖层。优选地,该芯层是由热塑性材料制成的,更优选地是由热塑性泡沫制 成的。这些覆盖层之一是塑性覆盖层,优选地是纤维增强覆盖层,极优选地是 纤维增强热塑性覆盖层。更优选地,两个覆盖层都是纤维增强热塑性覆盖层。 这些物体部分可以是两个分立的部件,这两个部件彼此毗邻(abut)并且围成 一个角。这些物体部分还可以彼此连接,例如根据欧洲专利431,669的成角板 (angledpanel)的情况。根据本发明,通过在该拐角中放置一个具有与该拐 角相适配的形状的热塑性芯部件来增强该拐角。“与拐角相适配的形状”这种 表述旨在说明该芯部件的对应表面部分基本上抵靠(bearagainst)这些物体 部分的对应表面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菲茨控股公司,未经菲茨控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71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