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备速溶饮料的粉末原料的储料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7373.2 | 申请日: | 2008-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7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卡洛斯·尼古拉阿斯·周泽弗·玛利亚·库珀曼;约翰尼斯·赛奥多鲁斯·艾美伦蒂亚·胡依波特斯;罗曼乌斯·艾杜阿德·维霍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丽华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40 | 分类号: | A47J3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 朦;王艳春 |
地址: | 荷兰海尔***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备 速溶 饮料 粉末 原料 料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粉末原料制备速溶饮料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 于制备速溶饮料的粉末原料储料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用于分配饮料尤其是分配热饮如咖啡和热巧克力的饮料制备设 备中,经常使用粉末原料,所述粉末原料与热水混合后制成饮料。粉 末原料存储在所述设备中底部具有输送装置的储料器中,所述输送装 置通过管状或斜槽形式的外流系统将粉末原料导出到搅拌单元的注入 孔中。所述原料然后在搅拌单元中与水混合并且还通常溶解在水中, 此后混合物从搅拌单元中流出到收集容器如水杯、高脚杯或水壶中。 这种类型的饮料制备设备,尤其是其中的搅拌单元,在专利申请 WO-03/068039以及尚未公开的专利申请NL 2000164中都进行了说 明。
这种类型的饮料制备设备通常必须进行定期的清洗和维护,很多 情况下甚至每天都需要进行清洗和维护。为此,搅拌单元或搅拌单元 组合能够从饮料制备设备上整体或者部分拆卸下来。为了进行清洗或 者为了更易于向其中添加粉末原料,原料储料器或原料储料器组合也 能够从饮料制备设备上拆卸下来。
在饮料制备设备的维护过程中或者当原料储料器从饮料制备设备 上拆卸下来时,如果储料器的出口能被封闭则更加方便。另外,可以 将外流系统(将储料器连接到搅拌单元)方便地置于一侧。
为了能够关闭储料器的出口,已知饮料制备设备的外流系统通常 采用截止阀。所述截止阀传统上或者由旋转部件构成,所述旋转部件 能够从外流系统的通道外部旋转至外流系统的通道内部从而以这种方 式关闭通道;或者由滑动阀构成,所述滑动阀沿外流系统流经方向的 合适角度滑入外流系统的通道内,从而关闭通道。
在这种类型的截止阀中,粉末原料逆向积聚在储料器一侧的截止 部件上,所述储料器位于截止部件的逆流方向。沿着截止部件,积聚 的粉末原料形成与外流系统流经方向成直角的垂直平面。当截止阀被 打开时,粉末原料将开始从此正方形平面滑落,结果,部分粉末原料 将通过外出系统的余下部分进入到混合单元。
为了能将外流系统置于一侧,已知的方法是将外流系统设计为可 以相对于储料器旋转,从而能够将外流系统拧脱下来。实际上,也已 经发现,拧脱外流系统会导致从截止阀逆流积聚的粉末意外脱落,所 述粉末然后通过外流系统进入混合单元中。已知截止阀的另一个缺陷 是,很容易忘记在正常操作前重新打开截止阀。如果位于储料器底部 的输送装置(通常为输送螺杆)然后开始沿外流系统的顺流方向传输 粉末,所述粉末由于截止阀被关闭而不能被送出。这然后会导致截止 阀、输送装置或其它部件被损坏或者--在一些有利的情况下--所 述粉末会走不同的泄漏途径,不能够进入混合单元中而是进入饮料制 备设备的其它部分,而这任何一种都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关闭外流系统特别是储料器上的外流通道的 能力。所述改进的目的是把对储料器中溢出的粉末原料进行不可控分 配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发明内容
依据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提供一种用于制备速溶饮料的粉末原 料的储料器组件而实现,所述储料器组件包括:
储料器;
输送螺杆,沿所述储料器的底座设置在储料器中;
外流通道,设置在所述储料器上,用于分配所述原料,所述输送螺 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外流通道中;
挡板,所述挡板横跨所述输送螺杆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附接在所述 输送螺杆的所述一端的外流通道下游;
用于关闭所述外流通道的截止阀;
其中,所述截止阀包括截止阀阀体,所述截止阀阀体能够沿所述输 送螺杆的长度方向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来回移动;
在所述挡板的顺流侧处于所述打开位置的截止阀阀体与所述挡板分 离;沿横跨所述输送螺杆的长度方向的方向观察时,处于所述关闭位置 的截止阀阀体紧靠所述挡板,使得所述截止阀阀体和挡板一起关闭所述 外流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丽华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宝丽华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73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NAND错误管理
- 下一篇:单芯片多激励传感器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