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量计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7957.X | 申请日: | 2008-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0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安西正宪;濑尾雅已;松田顺一;村冈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山武 |
主分类号: | G01F1/00 | 分类号: | G01F1/00;G01F1/68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敬国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定被测定流体的流量和流速的流量计。
背景技术
关于现有的流量计,在由于异常时的检查或维护等从被测定流体流过的管道取下流量计时,是在使管道内的被测定流体的流动停止并开放其压力之后再进行该检查或维护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进一步的,用于现有的流量计中的流路构造体,如图8所示的,包括:与在主流管51的外周面形成副流路的副流路块52一体形成的基座50,在中央部有测定孔53并密封副流路块52的开口部的密封板54,下表面具有插入测定孔53的流量检测元件并与密封板54重叠的电路基板55,覆盖副流路块52的开口部的盖56。又,密封板54和电路基板55通过螺钉固定在副流路块52上。
进一步的,如图9和图10所示的,流路构造体的基座50包括:使得从导入孔61流入的流体上升的平面大致为L字形状的导入纵沟62,与主流管51平行形成的第一副流路63和第三副流路65,形成于与主流管51正交的方向的第二副流路64和第四副流路66,将流体从排出口68排出到主流管51的排出纵沟67。由于导入纵沟62具有平面L字形状,因此虽然流入的流体的一部分在与主流管51的流动方向的相反方向流动,但是由于尘埃等的质量比气体大,因此难以在相反方向流动,尘埃等通过第一副流路63流入排出纵沟67中。流入的流体的一部分在两个第二副流路64中流过,合流之后与检测流路即第三流路65连通。以设置在位于第三流路65两侧的分隔壁69上的突部69a相对的形式形成宽度狭小的检测区域,通过缩小流路来校正流体流动的不均一。检测后的流体分支为两条第四流路66并与排出纵沟67连通。最后通过排出口68与主流管51流通(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107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08518号公报
例如,接插在工场内空气供给设备的管道上的现有的流量计,具有下面的问题,即,为了异常时的检查或维护等,通过断流阀等封闭所述管道使得所述管道内的被测定流体的流动停止后从管道上取下流量计,但每次从管道上取下流量计时,都不得不停止空气供给设备的工作。即,专利文献1的流量计,在异常发生时的检查或维护之际,需要停止管道内空气流动并停止设备的工作。
又,即使是由于异常时的检查或维护等取下流量计,在启动空气供给设备工作的情况下,通过在该流量计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管道分别设置断流阀,并且设置在进一步关闭两个断流阀时使得空气流动迂回的旁路管道,由此可不停止管道内的空气流动,而将流量计本体取下。但是,由于需要针对每个流量计在管道上设置所述断流阀和旁路流路,因此会导致管道的构成复杂且设置空间大型化的问题。
作为其他的方法,在管道内部具有使得管道内的被测定流体分流的流路、将传感器暴露在该内部流路来进行计测的流量计,如果该流量计的流量计测部可从流量计本体上取下,则通过在流量计测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流量计内部流路中,设置将从管道流向内部流路的被计测流体切断的断流阀,可在保持空气供给设备的工作的前提下取下流量计测部。但是,如此结构的流量计,由于需要断流阀和开闭这些断流阀的机构等,因此不仅增加了部件数,而且流量计整体的尺寸也变大,可设置的设备受到限制。
又,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流量计中,作为传感器的流量检测元件是暴露的,在维护或异常时从副流路块取下传感器部分进行调整之际,会产生对传感器造成刮伤或破损等问题。而且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流路小型化而形成的情况下,难以确保对流体进行充分整流的空间,在流量检测流路中流体发生紊流。又,还难以确保在上游侧设置使流体整流效果提高的金属网的空间,即使能够配置也难以配置得到充分整流效果的金属网数。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成实现小型化、且不需要上述那样的断流阀和旁路流路等,在保持空气供给设备工作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异常时的检查和维护的流量计。
又,旨在提供一种能保护传感器部分、使传感器不受损地取下流体计测部的流量计。
进一步的,其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即便流路小型化了也具有能够发挥充分的整流效果的流路构造体的流量计。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山武,未经株式会社山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79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由环己酮直接合成己内酰胺的工艺
- 下一篇:小口径管道一次成形的焊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