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信和数据系统的端子板和接触件元件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18738.3 | 申请日: | 200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2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H·诺伊兹勒;H·克莱因 | 申请(专利权)人: | ADC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1/14 | 分类号: | H04Q1/14;H01R4/24;H01R13/11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兴鹏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信 数据 系统 端子 接触 元件 | ||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用于电信和数据技术的连接条、以及 相关的接触件元件。
通用类型的连接条从EP0743710B1公知。所述连接条具有多部件壳体,在 壳体中安置了用于连接导体的接触件。在该情形中所述接触件在壳体中安置使 得某些接触件可以从上表面连接到、某些接触件可以从下表面连接到。在每种 情形中一个可以从上表面连接到的接触件和一个可以从下表面连接到的接触件 构成一个接触件对。在该情形中接触件设计使得它们在匹配时构成双隔离式接 触件,包括一个可以从上表面连接到的隔离接触件、和一个可以从下表面连接 到的隔离接触件。在隔离接触件的断开状态下,那么在上表面的每个接触件电 连接到与其相关联的下表面接触件。保护插头、测试插头或隔离插头于是可以 插入隔离接触件中。这种已知的连接条的缺点是其设计复杂且尺寸大。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该通用类型的连接条,其设计 简单紧凑,同时还提供一种相关的接触件元件。
所述技术问题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和9的技术特征的主题来解决。本发明 更多的优势细节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详细说明。
为了上述目的,一种用于电信和数据技术的连接条具有壳体,在壳体中安 置用于连接导体的第一和第二接触件,其中第一接触件可以从壳体的上表面连 接到、而第二接触件可以从壳体的下表面连接到,每种情形中第一和第二接触 件构成接触件对,每个所述接触件对具有至少一个可对外连接的接口,通过该 接口可以连接插头或保护盒(magazines),在这种情形中所述接口是叉形接触件 的形式,并且第一接触件、第二接触件和叉形接触件构成整体的接触件元件。 这样能够缩短第一接触件到第二接触件之间的距离,因为不需要提供任何长的 弹性运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接触件位于共同的平面内,这使得接 触件元件的生产更容易。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接触件是以绝缘位移式端子接触件的 形式。当然,其他形式(例如绕接)也可行。
在又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绝缘位移式端子接触件被以45°(+/-5°)的角度置 于壳体中,从而以45°角与导体相交。在该情形中,在绝缘位移式端子接触件的 平面和壳体侧壁之间形成45°角。
在又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叉形接触件可以从壳体的上表面连接到,这就是 说它在第一接触件的方向对齐。
在又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叉形接触件被安置在与第一和第二接触件成 45°(+/-5°)角度的位置,这就是说叉形接触件的平面与壳体的侧表面成直角。
在又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壳体在上表面有一个止挡边缘。止挡边缘用作放 置在它上面的工具的旋转保护,从而可确保导体在从正确侧来连接时被切掉, 从而没有导体的残余会落入叉形接触件中。
在又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壳体由两部分构成。
本发明将参考一个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说明。在附图中:
附图1示出了从下方看的连接条的视图,
附图2示出了连接条的侧视图,
附图3示出了连接条的平面图,
附图4示出了连接条的透视平面图,
附图5示出了从下方看的连接条的透视图,
附图6示出了从下方看的连接条的透视图,其中不包括壳体的下部,
附图7示出了接触件元件的透视图,和
附图8示出了沿附图2中的截面线A-A贯通连接条的横截面。
连接条1具有壳体上部2和壳体下部3,其中带有栓耳6的固定器5被安 置在壳体下部3的两个端面4上,通过所述固定器5该连接条可以连接到固定 系统上。壳体上部2的一个侧表面7是凸起的并构成止挡边缘8,止挡边缘8 可作为放置其上的工具的旋转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DC有限公司,未经ADC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87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