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昆虫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80020290.9 申请日: 2008-05-20
公开(公告)号: CN101677578A 公开(公告)日: 2010-03-24
发明(设计)人: P·乔列特;D·佩德罗尼;S·W·斯基尔曼 申请(专利权)人: 先正达参股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P7/04 分类号: A01P7/04
代理公司: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张 敏
地址: 瑞士*** 国省代码: 瑞士;CH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防治 昆虫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使用游离形式或农用化学可接受盐形式的式I化合物

防治露尾甲科(Nitidulidae)昆虫的方法。本发明还包括包含式 I化合物的组合物用于防治露尾甲科(Nitidulidae),特别是露尾甲 (pollen beetles)(露尾甲属(Meligethes)的昆虫)的用途。特 别地,本发明涉及使用式I化合物和/或包含式I化合物的组合物在有 用植物作物,特别是开花农作物和/或开花观赏植物中防治上述昆虫的 用途。

式I化合物(4,5-二氢-6-甲基-4-(3-吡啶基亚甲基氨基)-1,2,4- 三嗪-3(2H)-酮;吡蚜酮)是已知的并且在,例如,EP0314615中描述。 EP0314615给出了游离形式或酸加成盐形式的式(II)化合物

在防治有害生物,特别是昆虫,更特别的是虱目、鞘翅目、双翅 目、异翅亚目、半翅目、膜翅目、等翅目、鳞翅目、食毛目、直翅目、 啮虫目、蚤目、缨翅目和缨尾目的昆虫,特别是属于半翅目的蚜科刺 吸式昆虫中的活性的一般性描述,其中R1为氢、C1-C12烷基、C3-C6环 烷基、C1-C4烷氧基-C1-C6烷基、卤代-C1-C2烷基、苯基、苯甲基、苯乙 基、苯丙基、苯丁基或苯戊基,或被卤素、C1-C5烷基、卤代-C1-C2烷 基、甲氧基和/或被乙氧基单取代或全取代的苯基、苯甲基、苯乙基、 苯丙基、苯丁基或苯戊基,并且R2为氢、C1-C6烷基或C3-C6环烷基, 或者未被取代或被C1-C12烷基、卤素或被卤代-C1-C12烷基取代的苯基; 或R1和R2一起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的3-至7-元碳环;R3为氢或C1-C6烷 基;并且Z为-N=CH-或-NH-CH2-。尽管表面上公开了式II化合物宽泛 的用途,EP-A-0314615明确表示式II化合物仅对抗来自半翅目的三 个昆虫种类(也就是豆蚜(Aphis craccivora)、甜菜蚜(Aphis fabae) 和桃蚜(Myzus persicae))和来自双翅目的唯一种类(也就是埃及 伊蚊(Aedes aegypti))的活性:除了来自半翅目和双翅目的昆虫之 外,没有其它昆虫被证明为靶标昆虫。

后续文献显示4,5-二氢-6-甲基-4-(3-吡啶基亚甲基氨 基)-1,2,4-三嗪-3(2H)-酮(吡蚜酮)对鞘翅目中的几个科的昆虫不具 有活性(参见,例如,Sechser等人2002 J.Pest Science 75:72-77, 其中吡蚜酮被证明对来自瓢虫科(Coccinellidae)、步行虫科 (Carabidae)和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的昆虫没有效果)。

鉴于上述Sechser等的发现,非常令人惊奇的是现在已经发现 4,5-二氢-6-甲基-4-(3-吡啶基亚甲基氨基)-1,2,4-三嗪-3(2H)-酮 在防治鞘翅目中的其它昆虫方面特别有效,也就是来自露尾甲科 (Nitidulidae)的昆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正达参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先正达参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202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