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地震与井控制数据的统计比较优化幅值反演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20397.3 | 申请日: | 200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0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J·沃施伯尔尼;E·F·赫尔肯霍弗 | 申请(专利权)人: | 雪佛龙美国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 冰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地震 控制 数据 统计 比较 优化 反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地下构造的地震探测,更具体地,涉及使用井 控制数据来改进地震处理和幅值反演的质量。
背景技术
在最近25年期间,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寻求从地震数据得到更多 的地下特性信息-尤其是关于地下孔流、孔隙率、岩相、压力和几何 结构的详细信息。这是部分地通过使用地震数据与井记录信息的组合 来提高从地震数据估计出的地下特性的精度而完成的。这些努力通过 改进的勘探成功率和开发井“最佳钻井位置(sweet spot)”的选择而得 到回报。这个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相对声阻(在交界面处密度与压 缩速度改变的乘积)的复原。
图1显示对其寻找详细地下信息的多个地下构造10。地下构造 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储层或生产区域。地震探查是通过使用地震声源 12和接收机14在这个感兴趣的地下区域进行的。接收机14记录以波 前从源12行进到地下构造10的声波,在地下构造10中声波的一部 分被反射回接收机14,并被记录为地震轨迹。记录车16常常被用来 存储所记录的数据。另外,优选的是,钻井20穿过地下构造10,记 录工具在钻井20中工作,得到关于地下构造10的弹性特性的地下特 性信息。
图2是包括单个源12和以2D几何关系布置的多个接收机14的 单个爆破(shot)剖面的示意图。该示意图显示射线路径几何关系(垂 直于传播波前),主要(直接路径)地震反射能量行进,从源位置到达反 射点22,然后回到接收机位置。显示了作为对于最大源-接收机距离 的反射角的角度θr。
爆破剖面是对于形成共同中点(CMP)集合所需的基局部震探查 组成部分,如图3所示。在这个图中,显示了对于最接近的源-接收机 对的反射角θr。CMP轨迹集合是一系列爆破剖面轨迹的集合,它们 具有不同的爆破到接收机的距离和共同的源或中点位置。如果地质层 没有下倾的话,这个位置对应于共同的地下反射点24。因为地质层常 常具有复杂的结构,CMP集合轨迹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成像和噪声 抑制技术被处理成共同反射点(CPR)轨迹集合。这些集合是被输入到 幅值反演算法的轨迹的典型集合。这些集合包含关于主反射强度或幅 值如何在公共地质交界面处根据射线路径到达角而改变的信息。对于 得到所观察的反射幅值的地下交界特性的反演需要许多到达角轨迹。
图4描绘了幅值对偏移(AVO)主反射信号的卷积模型,图中显示 轨迹的主反射信号幅值可能与在地质构造10之间的交界面26有怎样 的关系。来自井记录的数据和从钻井20取得的岩芯显示,地质构造 的物理特性典型地随不同的构造而不同。通过这些构造传播的声波对 于构造的弹性特性,包括压缩速度vp、剪切速度vs、和密度特性ρ最 敏感,而对它们的吸收特性的敏感程度较低。在两种构造之间的交界 面处弹性特性的差别决定了反射的和透射的波前的幅值相对于向下 的或到达的波前的幅值的大小。如图4所示,反射信号幅值的大小可 以用三个弹性反射率或通过交界面的弹性特性的均值归一化的交界 面弹性特性的差值的加权和来近似。对于每个反射率的加权函数是如 公式(1)描述的反射角的三角函数。
其中A(θ)=以角度θ反射的幅值
θ[平均交界面角度]=(θrefl+θrefr)/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雪佛龙美国公司,未经雪佛龙美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203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能自动发电机
- 下一篇:具有电动车防盗能力的电池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