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紧固层叠元件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20633.1 | 申请日: | 2008-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0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米凯莱·卡尔多内;乔瓦尼·科斯马伊;罗伯托·法兰达;安东尼诺·吉利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意大利泰磁公司;米兰综合工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B35/04 | 分类号: | F16B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紧固 层叠 元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固装置,特别但不排他地涉及如下所述 的用于磁性器具(magnetic appliance)的紧固装置:该紧固 装置包括:棒状构件,其具有在公共的纵向轴线上对齐的相反 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螺纹部,其形成在所述第一端的区域 内。
背景技术
在下面的说明中,术语“磁性锚定器具”是指:
-永磁性器具,也就是,如下器具:在器具锚定时(anchoring stage)的使用过程中或者在更改器具的致动状态的过程中不需 要电力供给,并且形成有适当地配置在该器具内的永磁体;
-电永磁性器具,也就是,如下器具:在器具锚定时的使用 过程中不需要电力供给,但是在致动和去致动的过程中需要电 力供给,并且形成有可逆永磁体(reversible permanent magnet), 如果需要的话还形成有适当地配置在该器具内的静态永磁体 (static permanent magnet);
-电磁性器具,也就是,如下器具:在器具锚定时的使用过 程中需要电力供给,并且器具的磁芯是由铁磁材料制成。
根据现有技术,两个以上的板状元件借助于例如螺钉、螺 栓等多种传统的螺纹构件被接合在一起,特别地形成磁性器具 的磁板。
特别地,如本领域所公知的,磁性器具包括框架和限定磁 面的多个磁极部(magnetic pole piece)。
为了使磁极部能够连接至框架,框架和磁极部两方都设置 有能够与螺纹构件接合的孔,以将磁极部固定至框架。
另外,极端(pole extension)通过将极端旋拧入形成于磁 极部中的另一个孔中来与磁性器具的磁极部连接在一起。
特别地,参考示出通过磁性器具的框架100的截面的图1, 现有技术设置了延伸贯通框架100的厚度形成的第一通孔102和 形成于磁极部103的两个盲螺纹孔104和104A。
孔102、104和104A沿着公共的纵向轴线X-X延伸。
有用地指出,能够将螺钉105布置在通孔102中,并且与盲 孔104A产生外内螺纹连接(male-and-female screw connection), 从而将磁极部103固定至框架100。
盲螺纹孔104具有与极端106的螺钉106A产生外内螺纹连 接的任务,从而将极端106固定至磁极部103。
由此孔102和104、104A的形成需要在框架100和磁极部103 上执行多次冗长且昂贵的加工操作。
实际上,为了形成孔104和104A,首先在一面加工磁极部 103,从而例如形成孔104,然后将磁极部103转动180°,从而在 另一面形成孔104A。
另外,为了将螺钉105插入孔102中,以将磁极部103固定至 框架100,在形成孔102后,还将框架100转动180°,然后形成螺 钉105的导入部,以有助于螺钉105插入孔102中。
因此,明显的是,由于不仅构成紧固元件的部件数量多而 且制作孔的加工操作数量多且种类多样,因此可能存在不利之 处。
当磁性器具具有的重量和尺寸使得在形成孔的加工阶段和 在插入螺钉的组装阶段以及固定操作期间必须使用特定机具来 进行定位和/或翻转时,问题会更加尖锐。
当极端106通过螺钉106A固定至磁极部103时,可能出现另 一个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极端106的螺钉106A的材料的硬度比 形成磁极部103的材料的硬度大,因此形成于磁极部103的孔104 中的螺纹可能由于固定/取出极端106的几次操作而被损坏掉 (stripped),导致明显且可以想到的后果。
另外,为了确保孔104在螺钉106A被收容在孔104中的足够 坚固部分,磁极部103的高度必须比极端不与磁极部103连接时 所应当具有的高度高。
明显地,磁极部的厚度大将增大制造成本。
为了防止该问题,参考图2,现有技术设置彼此错开的孔104 和104A,也就是,孔104的轴线不与孔104A的轴线一致,而孔 104A的轴线与通孔102的轴线一致。
这减小了磁极部103的厚度,允许与减少材料消耗和省略的 机械操作有关的可观的经济节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意大利泰磁公司;米兰综合工科大学,未经意大利泰磁公司;米兰综合工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206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源结构及扫描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单警及最小作战单元信息化终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