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阀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21684.6 | 申请日: | 200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8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上田雅俊;松本达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H01F7/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将来自燃料箱的蒸发气体导入并暂时吸附于容 器、并将该容器内的蒸发气体导入发动机进气系统的燃料蒸发气体处理用 的电磁阀等。
背景技术
电磁阀是通过向螺线管部通电而产生磁吸引力、并利用该磁吸引力驱 动阀体从而控制流过流体流路的汽油蒸汽和空气的流动的阀。电磁阀例如 装载于发动机室内,通过向螺线管部的通电状态来控制汽油蒸汽在配管内 的流量。通过向螺线管部通电而产生的磁回路由线圈周边的各磁性构件形 成。现有的电磁阀中,外部安装用的支架通过焊接被安装在磁轭的外周。
如上所述,现有的电磁阀中,支架和磁轭由另外的构件构成,近年来 以削减成本为目的,正推广一种支架和磁轭由同一构件构成的技术。在支 架和磁轭由同一构件构成而形成磁轭支架时,也需要在磁轭支架上设置固 定铁芯支承孔并将固定铁芯插入该支承孔内固定,通过进行焊接、旋转加 工和冲孔,将固定铁芯与支承孔接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还提 出一种将固定铁芯嵌合插入磁轭支架的支承孔以进行固定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251315号公报
由于现有的电磁阀采用上述结构,因此为了削减成本而将固定铁芯嵌 合插入设于磁轭的支承孔来进行组装时,支承孔不仅担负固定铁芯的重量, 还承载构成磁回路的线圈等内部构成零件的重量,因此存在由于发动机等 的振动使得应力集中于支承孔而造成支承孔形状变形、破损或磨损的问题。 作为支承孔的抗振动措施,虽然考虑增加磁轭板的厚度,或改变磁轭板的 材质,但是,若增加磁轭板的厚度,则存在加工困难的问题,若改变磁轭 板的材质,则存在成本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阀,该电磁 阀不增加磁轭板的厚度,或不改变磁轭板的材质,并对发动机等的振动具 有高的振动耐久性。
本发明涉及的电磁阀包括:外周面卷绕有电磁线圈的筒状的线圈架 (bobbin);配置于上述线圈架内侧的固定铁芯;固定上述固定铁芯的磁 轭;具有与上述固定铁芯相同的中心轴、并可沿轴向移动的可动铁芯;以 及具有多个端口的阀外壳,上述磁轭具有在外表面上筒状突出的插入固定 上述固定铁芯的嵌合孔,上述固定铁芯具有插入上述嵌合孔的插入部、和 与上述磁轭的内表面抵接的凸缘部。
本发明中,设在磁轭外表面上筒状突出的嵌合孔,对插入固定于该嵌合 孔的固定铁芯设有与嵌合孔的内表面抵接的插入部和与磁轭的内表面抵接 的凸缘部,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因此固定铁芯与磁轭的接触面积扩大,提 高了对发动机等的振动的耐久性。此外,由于固定铁芯与磁轭的接触面积 扩大,磁场不会被缩小,因此能确保足够的磁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磁阀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磁轭、定子及销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磁轭、定子及销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磁轭及定子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卡定片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卡定片的结构的图。
图7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磁轭的安装工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对实施本发明用的最佳方式参照 附图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电磁阀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磁阀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图 1中表示断开通电的电磁阀的状态。
此电磁阀由外壳部1和产生磁吸引力的螺线管部2构成。外壳部1由 端口3和4、覆盖端口3和4等的阀外壳5和设于阀外壳5的安装后述磁轭 的阀板6构成,该端口3和4与从车辆等的燃料箱吸附蒸发气体的容器、 或向发动机供给混合气的进气管(未图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216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可移动支撑臂的内部缆线管理系统
- 下一篇:阀-阀座接合部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