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雄激素依赖性1-f-芳香酶报道基因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23075.4 | 申请日: | 200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8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M·奥本多夫;V·帕切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拜耳先灵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G01N33/50;C12N15/1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左 路;林晓红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素 依赖性 芳香 报道 基因 | ||
本发明涉及雄激素依赖性1-f-芳香酶报道基因和用于产生该1-f-芳香 酶-报道基因的方法和该报道基因在用于鉴定雄激素受体的配体的方法中 的用途。
中枢神经系统中由雄激素诱导的芳香酶表达并且因而形成雌激素对于 建立包括性别身份铭记在内的性别特异性行为反应和调节性欲(尤其在雄 性中)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此外,脑中由雄激素诱导的芳香酶表达似 乎在诸如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Wickelgren,I.;Science,第 276卷:675-678,1997)。已经在神经再生过程中描述了来自雌激素的积极 作用(Abe-Dohmae等人,J.Neurochem.,第67卷:2087-2095,1996;I. Azcoitia等人,2001,J.Neurobiol.47:318-329)。对雌激素受体和神经元雌 激素生产的诱导或上调似乎是多种神经元损伤中修复机制的一部分(Dubal 等人,1999,J Neurosci 19:6385-6393;Garcia-Segura等人,1999, Neuroscience 89:567-578;Peterson等人,2001,J Neuroendocrinol 13:317- 323;Carswell等人,2005,J.Steroid Biochem.Mol.Biol.96:89-91)。雌激素 因而代表一项治疗或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药理学选项。然而,它们 在雄性和雌性中的用途均受限制,这归因于在其他器官中可能的副作用。
目前,没有体外测试系统可用于确定由雄激素诱导的芳香酶表达并因 而确定雌激素的脑特异性合成和可用于鉴定并表征影响芳香酶活性的物 质。
以雌激素浓度、脑中芳香酶表达、脑样品中芳香酶活性或雄性和雌性 中行为试验等作为脑中终点的体内研究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
如已经提及,雄激素通过结合至雄激素受体(AR)而诱导芳香酶表达。 AR可以被激活或失活。在雄激素缺乏情况下的激活例子例如出现在肌肉 减少症、性腺功能减退症、年龄相关性性腺功能减退症中和以性欲紊乱形 式和在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中。
AR的药理学失活在一些情况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良性或恶性前 列腺疾病或与雄激素过多相关的疾病如某些形式的痤疮、脱发或女性多囊 卵巢和多毛症。
然而,完全激活或灭活雄激素受体一般是不希望的,而是希望组织选 择性作用。例如,在雄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情况下,AR介导激活性欲、 气质(temperamen)和骨或肌肉合成代谢作用是希望的,但是对前列腺或皮 肤无激活作用,而是中性或衰减作用。在想要灭活AR的情况下(例如在恶 性前列腺癌或秃发中),AR的灭活就性欲、骨代谢等方面而言是不利的 (S.S.Wolf和M.Obendorf,2004,″Selective and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SARMs)″;在E.Nieschlag和H.M.Behre:′Testosterone′3版;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SBN 0521833809;623-640中)。
迄今,基于细胞培养或体外的测定系统不足以找到并表征这些组织选 择性雄激素或抗雄激素物质。这对于确定芳香酶表达同样如此。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籍此鉴定并表征药理学活性物质的方 法,所述物质的特征在于它们
-引起芳香酶的表达在CNS中选择性增加
和/或
-对AR的活性具有组织选择性影响。
以下述方法实现这个目的,在所述方法中通过在报道基因测定法中刺 激芳香酶表达,可以鉴定选择性调节脑中雌激素合成并对雄激素受体施加 组织选择性影响的物质。已经证明存在对1f-芳香酶启动子的雄激素依赖 性调节作用。
人芳香酶在位于第15号染色体的基因中编码(Chen,S.等人,(1988): Molec.Biol.,第7卷:27-38)。
人P450arom基因(CYP19)包含一个30kb编码区和一个大约93kb的调 节区(Bulun,S.E.等人,Semin Reprod Med.第22卷:5-9,2004)。转录物由 10个外显子组成,其中外显子I是非编码的。编码性外显子II至X同等地 表达于全部组织中。迄今,仍没有在人类中找到在编码区内的剪接变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拜耳先灵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拜耳先灵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230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毒素不稳定化技术
- 下一篇:异丙醇生产细菌及使用其的异丙醇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