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氨硼烷产生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23277.9 | 申请日: | 200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0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K·阿布杜-拉什德;T·格拉罕;曾志荣;陈选华;郭荣伟;贾文利;D·阿莫洛索;C·苏一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娜塔化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02 | 分类号: | C01B3/02;B01J23/38;B01J23/02;B01J23/70;B01J23/10;C01B3/2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郭辉,张静 |
地址: | 加拿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硼烷 产生 方法 | ||
1.一种产生氢的方法,包括:
(a)在溶剂分解式I所示化合物的条件下,使含有至少一种配体稳定的金属均相催化剂的溶液与至少一种式I所示化合物在溶剂中接触,形成均相溶液,
R1R2HNBHR3R4(I)
式中R1、R2、R3和R4各自同时或独立地选自:H、支化或未支化的氟-取代-C1-20烷基、支化或未支化的C1-20烷基和C6-14芳基,或者R1、R2、R3和R4中任意两个相连以形成支化或未支化的C2-10亚烷基,其与和它们相连的氮和/或硼原子一起形成环,和
(b)任选收集从式(I)所示化合物的溶剂分解中产生的氢;
其中,所述溶剂包括水、醇或它们的混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1、R2、R3和R4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1、R2、R3和R4各自同时或独立地选自:H、支化或未支化的氟-取代-C1-10烷基、支化或未支化的C1-10烷基和C6-10芳基,或者R1、R2、R3和R4中任意两个相连以形成支化或未支化的C2-6亚烷基,其与和它们相连的氮和/或硼原子一起形成环。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又一实施方式和另一实施方式中,R1、R2、R3和R4各自同时或独立地选自:H、支化或未支化的氟-取代-C1-6烷基、支化或未支化的C1-6烷基、和苯基,或者R1和R2和/或R3和R4相连形成支化或未支化的C2-6亚烷基,其与和它们相连的氮和/或硼原子一起形成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1、R2、R3和R4各自是H。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是水和水可混溶的溶剂的混合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与水可混溶溶剂的体积比为90:10-10:9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体积比为50:5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可混溶的溶剂是醚或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醚是四氢呋喃。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是乙醇。
12.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是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是C1-10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是C1-4醇。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是乙醇、甲醇、1-丙醇、2-丙醇、1-丁醇或2-丁醇。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催化剂包含碱金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娜塔化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卡娜塔化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2327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