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因敲除的嗜温和嗜热生物以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24031.3 | 申请日: | 200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8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D·A·霍格塞特;V·B·拉加希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斯科马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21/02 | 分类号: | C07H21/02;C12N1/20;C12N1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波;黄可峻 |
地址: | 美国新罕***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因 温和 生物 及其 使用方法 | ||
1.分离的核酸分子,其包含SEQ ID NOS:1-5、30-31和47-61的任一个的核苷酸序列或其互补序列。
2.分离的核酸分子,其包含核苷酸序列,所述核苷酸序列与SEQ IDNOS:1-5、30-31和47-61的任一个的核苷酸序列或其互补序列具有至少80%的同一性。
3.权利要求2的核酸分子,其具有与SEQ ID NOS:1-5、30-31和47-61的任一个的核苷酸序列或其互补序列具有至少大约95%的序列同一性。
4.基因构建体,其包含与可在嗜热或嗜温细菌中表达的启动子可操作连接的SEQ ID NOS:1-5、30-31和47-61的任一个。
5.重组嗜热或嗜温细菌,其包含权利要求4的基因构建体。
6.载体,其包含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的核酸分子。
7.宿主细胞,其包含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的核酸分子。
8.权利要求7的宿主细胞,其中所述宿主细胞是嗜热或嗜温细菌细胞。
9.经遗传修饰的嗜热或嗜温微生物,其中第一天然基因被部分、基本上或完全缺失、沉默、失活或下调,所述第一天然基因编码参与有机酸或其盐的代谢产生的第一天然酶,从而提高所述嗜热或嗜温微生物以发酵产物的形式产生乙醇的天然能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经遗传修饰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是革兰氏阴性细菌或革兰氏阳性细菌。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经遗传修饰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是好热厌氧杆菌属、热厌氧杆菌属、梭菌属、地芽孢杆菌属、糖球菌属、类芽孢杆菌属、杆菌属、热解纤维素菌属、厌氧细菌属或厌氧芽孢杆菌属的种。
12.根据权利要求9的经遗传修饰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是选自下列的细菌:热硫化氢好热厌氧杆菌、新西兰好热厌氧杆菌、解多糖好热厌氧杆菌、玉米好热厌氧杆菌、解木聚糖好热厌氧杆菌、解糖好热厌氧杆菌、布氏好热厌氧杆菌、热解糖嗜热厌氧杆菌、热硫化氢嗜热厌氧杆菌、嗜热厌氧乙醇杆菌、布氏嗜热厌氧杆菌、热解纤维梭菌、解纤维梭菌、Clostridium phytofermentans、Clostridium straminosolvens、热葡糖苷酶地芽孢杆菌、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Saccharococcuscaldoxylosilyticus、喜温链球菌、坎皮纳斯类芽孢杆菌、黄热芽孢杆菌、勘察加无氧芽孢杆菌、Anoxybacillus gonensis、产乙酸热解纤维素菌、极度嗜热菌、克里斯托热解纤维素菌、欧文湖热解纤维素菌、产乳酸乙酸热解纤维素菌和Anaerocellum thermophilum。
13.根据权利要求9的经遗传修饰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是解糖好热厌氧杆菌。
14.根据权利要求9的经遗传修饰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选自:(a)具有代谢己糖的天然能力的嗜热或嗜温微生物;(b)具有代谢戊糖的天然能力的嗜热或嗜温微生物;和(c)具有代谢己糖和戊糖的天然能力的嗜热或嗜温微生物。
15.根据权利要求9的经遗传修饰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具有代谢己糖的天然能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经遗传修饰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是Clostridium straminisolvens或热解纤维梭菌。
17.根据权利要求9的经遗传修饰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具有代谢己糖和戊糖的天然能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经遗传修饰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是解纤维梭菌,Clostridium kristjanssonii或粪堆梭菌leptosaprartum亚种。
19.权利要求15的经遗传修饰的微生物,其中插入了第一非天然基因,所述第一非天然基因编码提供代谢戊糖的能力的第一非天然酶,从而使得所述嗜热或嗜温微生物能够从戊糖以发酵产物的形式产生乙醇。
20.根据权利要求9的经遗传修饰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具有代谢戊糖的天然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斯科马公司,未经马斯科马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2403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