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并入有发光二极管且模拟发光霓虹灯显示器的灯光广告以及制造灯光广告元件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24314.8 | 申请日: | 2008-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3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米哈尔·科佩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米哈尔·科佩尔 |
主分类号: | G09F13/22 | 分类号: | G09F1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波兰*** | 国省代码: | 波兰;P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并入 发光二极管 模拟 发光 霓虹灯 显示器 灯光 广告 以及 制造 元件 方法 | ||
1.一种具有发光二极管(LED)的灯光广告元件,其模拟照明霓虹灯显示器,由以塑料制成的弹性或刚性光线扩散管组成并由横截面具有任何配置但优选具有圆形形状的至少一个层组成,且并入有呈适当选择的色彩的大量发光二极管(LED)或由柔性条带组成的至少一个二极管条带组,所述柔性条带具有印刷电路以使得所述二极管的电源能够并入在所述条带上,其中所述个别安装的二极管以及所述二极管条带组借助于电布线而与位于所述元件外部的电源连接,所述灯光广告元件的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扩散管(1)的壁形成于其圆周的呈类似于“U”字母的形状的部分中,其中凸面(10)朝所述管(1)的中心定向,从而形成沿所述整个元件提供的凹槽(9),但所述二极管(4)以其发光侧(6)粘结到凸面(10)的内表面(11),且里面并入有所述发光二极管(4)的所述整个凹槽(9)填充有环氧树脂或硅酮粘合剂层(12),其中所述层(12)在所述发光二极管(4)或二极管条带组连接到电布线(21)的部分中覆盖所述发光二极管(4)或由上面并入有所述二极管(4)的弹性条带(5)组成的二极管条带组以及所述电布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扩散管(1)由具有内层(2)和外层(3)的两个层组成,其中每一层由塑料且有利地由弹性体或软PCV或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为无色层或本质上为珍珠色,外层(3)中可能添加有染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面(10)的所述内表面(11)在中心部分中是平坦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4)在其发光侧(6)的端部上具备斜面(7)。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呈适当选择的色彩的顶部修整硅酮或凝胶涂层(13)施加到所述硅酮粘合剂或环氧树脂层(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扩散管(1)的面开口用盖(14)堵住。
7.一种制造灯光广告元件的方法,所述灯光广告元件由具有凹槽的光线扩散管以及发光二极管或二极管条带组组成,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待用于此元件的管(1)的截面由于所施加塑料的特性而在环境温度下是柔性的,且其长度等于所述广告元件的轴(15)的中心长度的长度,其中所述管截面在先前准备的成型模具(16)中并入有向上定向的凹槽(9),所述成型模具(16)由有利地以木头或类似木头的材料制成的面板(17)组成,且在提供所要形状的线(19)中借助于螺钉(18)在所述面板上固定由柔性圆形塑料管道制成的衬套(20),所述塑料管道以由钢丝制成的螺线加固,其中已在纵向方向上切除宽度(SP)构成整个圆周(S)的0.25到多达0.45的条带,其中所述二极管(4)以不小于1.5cm的间距在其发光侧(6)的平坦斜面(7)上粘结到所述凹槽(9)的内表面(11)上,接着将所述二极管(4)或二极管条带组(5)连接到电布线(21),测试接头和照明看是否正确地起作用,且用环氧树脂或硅酮粘合剂层(12)填充具有个别地并入或并入在弹性条带(5)上作为二极管条带组的所述二极管(4)的所述凹槽(9),且在干燥之后,用呈适当选择的色彩的顶部修整硅酮或凝胶涂层(13)来涂覆所述层的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环境温度下由于所施加的材料而刚性增加的管(1)的截面在热模腔中或借助于流经所述管(1)的热气流来加热,直到实现所要塑性且随后将所述管截面并入在所述成型模具(16)中为止。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20)由用以钢丝制成的螺线加固的柔性圆形塑料管道的至少一个截面组成,其中已在纵向方向上切除具有宽度(SP)的条带,且将每一截面借助于螺钉(18)单独固定到所述面板(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米哈尔·科佩尔,未经米哈尔·科佩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2431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