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疗用缝合针的弯曲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00193.0 | 申请日: | 2008-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5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松谷贯司;大塚忠;加藤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尼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G1/02 | 分类号: | B21G1/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朱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疗 缝合 弯曲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弯曲的医疗用缝合针的弯曲加工方法,特别是在制造从针尖到躯体部以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弯曲的医疗用缝合针、或从针尖到躯体部以及基端部的长度方向上以不同的曲率半径弯曲的医疗用缝合针时有利的弯曲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缝合生体组织时使用的医疗用缝合针,一般从针尖经躯体部至基端部弯曲形成。该弯曲形状具有全长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以1/2圆周(180度)、3/8圆周(135度)、1/4圆周(90度)等的形状或角度形成。
如上所述制造弯曲的医疗用缝合针时,作为使轴棒状的坯料弯曲的弯曲加工方法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该技术在圆柱状的曲辊和压接卷附在该曲辊的外周上的具有可挠性的带之间插入坯料,通过曲辊和带来卷入坯料,而沿着弯曲模的外周面弯曲加工该坯料,之后进行退卷,从而将弯曲加工的坯料排出,从而使轴棒状的坯料弯曲。
另外,作为主要利用于眼科手术的医疗用缝合针的双曲针(bicurveneedle),其针尖部分和躯体部以不同的曲率半径而弯曲形成。作为弯曲加工这样的医疗用缝合针的方法之一,提出有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方案。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对预先成形为规定的剖面形状的直针状的坯料以构成弯曲形状的最大的曲率半径从一端侧到规定范围实施弯曲加工,接着对该实施了上述弯曲加工的坯料以比所述曲率半径小的曲率半径从该坯料的端部到规定范围实施弯曲加工,以后顺次以曲率半径变小的方式从坯料的端部到规定范围实施弯曲加工。在该技术中,预先准备多个具有与医疗用缝合针的弯曲形状对应的不同曲率半径的曲辊,通过这些曲辊顺次实施弯曲加工,从而能够合理地实施弯曲加工。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12959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078339号公报
医疗用缝合针其前端形成锐利的针尖,从该针尖到躯体部逐渐变粗形成。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弯曲加工方法中,将针尖插入曲辊和带之间,使曲辊转动而将其卷入,以规定角度转动后进行退卷,从而能够实施弯曲加工。但是,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包含针尖的部分,带相对于曲辊的压接不充分,如图5所示,医疗用缝合针51的包含针尖52的部分不能形成充分的弯曲形状,维持大致直线状。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弯曲加工方法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弯曲加工以在长度方向上不同的曲率半径弯曲的双曲缝合针。即、无论以什么样的弯曲设定目标医疗用缝合针,都能够合理地实施弯曲加工。但是,存在对一根坯料需要实施多次弯曲加工,操作上费时费力,比较麻烦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2的弯曲加工方法中,由于坯料的外周面接触曲辊的外周面而弯曲,所以在坯料形成为缩径状的情况下,坯料的中心轴不是以同一曲率半径弯曲。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实际应用上也视为以同一曲率半径弯曲,以下说明的本发明的情况下也相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含有针尖的部位上也能够可靠地弯曲,并且能够合理地弯曲加工在长度方向上以不同的曲率半径弯曲的医疗用缝合针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医疗用缝合针的第一弯曲加工方法,配置以旋转中心为中心而往复转动的弯曲模、卷附在所述弯曲模的外周面上的具有可挠性的带及与所述弯曲模的外周面之间夹着所述带而相对靠压的背承部件,在所述弯曲模的外周面和背承部件经由所述带相对靠压的部位处的弯曲模的外周面和带之间夹入棒状的医疗用缝合针的坯料,使弯曲模在卷入方向以及退卷方向上往复转动,从而使所述坯料在长度方向上弯曲,其特征在于,由从所述弯曲模的旋转中心至外周面的距离构成的曲率半径与该弯曲模的转动角度对应地变化。
另外,医疗用缝合针的第二弯曲加工方法,在上述第一弯曲加工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由从弯曲模的转动中心至外周面的距离构成的曲率半径,从作为基准的外周上的点朝向转动方向下游侧,与以在长度方向上不同的曲率半径弯曲的医疗用缝合针的弯曲形状对应地形成。
另外,医疗用缝合针的第三弯曲加工方法,在上述第一弯曲加工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弯曲模形成为圆筒状,该弯曲模的转动中心设定在从圆筒的中心偏心的位置上。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尼株式会社,未经马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01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