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角同轴电缆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0324.5 | 申请日: | 2008-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9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D·A·伯里斯;W·B·鲁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吉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马洪;黄珏 |
地址: | 美国亚***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角 同轴电缆 连接器 | ||
发明背景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照
本申请要求2007年5月23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1/805367的权益和优先权,其内容作为依据并通过引用整体结合于此。
发明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直角同轴电缆连接器,尤其涉及具有更少部件并可针对外部使用而密封的直角同轴电缆连接器。
技术背景
诸如F-连接器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用于将同轴电缆附接到诸如具有适于配合连接器的端子的器件或接头之类的另一个对象。同轴电缆通常包括被电介质包围的中心导体,所述电介质又被导电接地箔和/或编织物包围;导电接地装置自身由保护外套包围。通过使用特别设计成驱动F-连接器的压接或压缩工具将F-连接器固定在有套的同轴电缆的制备好的端部上。一旦固定到同轴电缆,则F-连接器能够通过在诸如机顶盒转换器、电视机或DVD播放器之类的典型CATV电子设备上存在的配合螺纹连接来传送信号。
已知压接式F-连接器中包括作为连接器主体一部分的压接套管。具有形成六边形的钳口的特殊径向压接工具用于在同轴电缆的外套周围径向地形成压接套管以将这种压接式F-连接器固定在同轴电缆的制备好的端部上。Hayward的美国专利No.4,400,050中公开了这种压接式连接器的示例。
压接编织外部导体存在问题。为防止外部导体相对于中心导体变形,可使用一种或另一种形式的支承套管。通常,编织物在管状外箍和连接器主体之间的层中被捕获。认为这种压接并不很可靠。在界面中通常存在很大的空隙,从而使接触表面腐蚀劣化。接头的机械拉拔强度并不接近电线的强度。最后,连接允许所有3个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其导致很差、有噪音的电连接。
已知另一种形式的F-连接器,其中环形压缩套管用于将F-连接器固定在电缆的制备好的端部上。这些F-连接器不向同轴电缆的外套径向地形成压接套管,而使用最初附连到F-连接器的塑料环形压缩套管,但在安装F-连接器之前将该塑料环形压缩套管从F-连接器上拆下。压缩套管包括内孔,从而允许压缩套管在安装F-连接器之前通过同轴电缆的端部。然后将F-连接器自身插入同轴电缆的制备好的端部上。接下来,将压缩套管沿着连接器的纵轴轴向地压入连接器的主体中,同时将同轴电缆的外套压缩在压缩套管和连接器的管状柱之间。Samchisen的美国专利No.4,834,675中示出了这种压缩套管F-连接器的示例;该专利公开了行业中已知为“快速密封(Snap-n-Seal)”的压缩套管式F-连接器。许多商用工具制造商提供了用于将压缩套管轴向地压入这种连接器中的压缩工具。
标准电缆制备工具和连接器驱动工具已经导致了电缆制备尺寸和连接器封装构造中的实际标准。室内和室外用途的附加要求已产生需要相对较多部件的连接器设计。通常这些标准化连接器和工具系统用于大量制造CATV跨接电缆,从而导致CATV跨接组件制造中导致的不必要的开销。
许多上述应用采用直连接器(连接器的纵向中心线与同轴电缆的纵向中心线同轴地对齐)。还存在有利地使用直角形式的同轴连接器的应用。直角连接器的构造通常比直连接器的构造更复杂,因为难以维持直角弯曲周围的同轴结构的机械和电学特性。典型地,制造的中心导体被捕获在连接器主体内并利用各种电介质构造被绝缘。使用这种类型的方法与直连接器相比需要相对多的部件。另外,在直角连接器中,由于沿中心导体路径的干扰,与直连接器相比难以实现比较好的电学性能。
不管用于将同轴电缆固定到F-连接器的方法如何,F-连接器实际上总是包括用于将F-连接器固定到螺纹口的可转动螺母。对于专门在室内使用的F-连接器,联接螺母能够自由旋转,因为在F-连接器的联接螺母和其他部件之间不需要建立防潮层。然而,本领域已知的是F-连接器内的潮气通道会导致腐蚀、接触阻抗增加、信号强度降低以及从连接器过多的RF泄露。因此,当在室外使用这样的F-连接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做出了各种努力以在F-连接器的各种部件之间形成密封,包括F-连接器的联接螺母和联接螺母保持件之间的接合处。
例如,已经实践了在F-连接器的多个部件之间结合一个或多个弹性O形环以将潮气密封在外。在Jacobsen等人的美国专利No.5,338,225中,将O形环定位于联接螺母内,且正好在邻近螺母内螺纹孔的管状柱之前。然而,在这种情况下,O形环与螺纹柱接触并且会由这种接触而退化。而且,O形环常常靠联接螺母和管状柱端部支撑,从而产生阻止联接螺母旋转的牵制效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吉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宁吉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03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气驱动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燃料电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