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01061.X | 申请日: | 200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5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片山崇;清水雅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G02F1/139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驱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OCB模式(Optically Self-Compensated Birefringence mode:光学自补偿双折射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历来,具有与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相比薄而轻, 且能够在低电压下驱动而消耗电力较小这样的优点的液晶显示装置被 使用于电视、笔记本型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台式型 PC、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便携式终端)和便携式电话等各 种电子设备中。
特别是使用TFT(Thin Film Transister: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液晶 显示装置(TFT型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全部像素均分别通过TFT元件 而开关,因此能够实现较高的显示品质。
另一方面,在电视接收器等中,利用液晶显示装置来进行动态图 像显示的情况急速普及,将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响应速度 变得更加高速并实现良好的动态图像显示逐渐成为需要。
于是,最近特别受到关注的是使用OCB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该 使用OCB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OCB面板)一般具有如下结构:夹持 在进行了使液晶分子朝平行且相同的方向取向的取向处理的2片基板 之间,在各个基板表面设置相位差板,进一步以成为正交尼科尔的方 式在两基板上配置偏光板。
(逆转移)
在上述OCB模式中,例如,在施加高电压时为黑显示,在施加低 电压时为白显示的常白模式(NW模式)下使用的情况下,为了实现 高透过率的白显示,需要使要向液晶层施加的电压下降到展曲-弯曲之 间的临界电压(Vcr)附近。
因此,在白显示时,存在如下情况:发生弯曲-展曲转移(逆转移), 一度弯曲转移的液晶分子再次返回到展曲取向,而不能进行合适的显 示。
(高白电压)
为了抑制该逆转移,至今为止提案有各种方法。例如,有如下方 法:使常白模式的白显示时的施加电压(白电压)变得充分高于上述 临界电压(Vcr)。
但是,在该提高白电压的方法中,由于如图17所示,提高白电压 与亮度为权衡关系,因此难以实现高亮度的OCB面板。
这里,图17是表示使用OCB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常白模式) 的施加电压与透过率的关系的图。并且,Vcr表示展曲-弯曲之间的临界 电压。
(黑插入)
此外,作为防止上述逆转移的其他的方法,存在如下方法:施加 与图像信号不同的用于压制逆转移现象的信号(参照专利文献1)。
具体而言,例如提案有向图像显示1帧内插入一次以上黑显示而 稳定地保持弯曲取向的方法等。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2-328654号公报”(2002 年11月15日公开)
发明内容
(显示品质)
但是,在上述插入黑显示的方法中,白显示的亮度(白亮度)下 降,或者产生闪烁等,由此产生显示品质下降的问题。
(低温)
进一步,由于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温度特别低的情况下,液晶响应 速度急剧变慢,因此,例如即使向1帧内插入黑显示,也难以完全回 复弯曲状态。其结果,产生不能彻底抑制逆转移的发生的问题。
(栅极总线)
此外,特别是在液晶显示装置为TFT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在 该TFT的连接配线即栅极总线上,出现容易发生上述逆转移的问题。
下面,基于图18(a)和图18(b)进行说明。
此处,图18(a)是表示不存在从栅极总线的逆转移的像素的液晶 分子的取向状态的图,图18(b)是表示存在从栅极总线的逆转移的像 素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的图。
如图18(a)和图18(b)所示,在TFT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各像素 30中具有TFT元件38,在该TFT元件38上连接有栅极总线32和源 极总线34。进一步,在上述像素30的中心附近,设置有辅助电容电极 (辅助电容线的与像素30对应的部分、Cs)3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10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压力试验机
- 下一篇:一体化采样及预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