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传感器的车轮用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1290.1 | 申请日: | 200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5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矶部浩;高桥亨;尾崎孝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B35/18 | 分类号: | B60B35/18;F16C19/18;F16C33/58;F16C41/00;G01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11216 | 代理人: | 刘激扬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传感器 车轮 轴承 | ||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07年7月31日,申请号为日本特愿 2007-199218号申请的优先权,其整体作为通过参照而构成本申请 的一部分的内容而引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置有检测作用于车轮的轴承部上的荷载的荷载 传感器的带有传感器的车轮用轴承。
背景技术
作为检测作用于汽车的各车轮上的荷载的技术,人们提出有 通过检测车轮用轴承的外圈法兰的外径面的形变来检测荷载的带 有传感器的车轮用轴承(比如,专利文献1)。另外,人们提出有下 述的车轮用轴承,其中,安装由固定圈的法兰部,与在外径部的 范围内呈L状的部件构成的形变放大机构,在该形变放大机构的 一部分上安装形变仪(比如,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098138号文献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077807号文献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检测因固定圈的法兰部的变形 而产生的形变。但是,在固定圈的法兰部的变形中,在法兰面和 转向节面之间,在超过静止摩擦力的场合,伴随有滑动,这样, 如果施加反复荷载,则具有在输出信号中产生滞后作用的问题。
比如,在相对车轮用轴承,某方向的荷载较大的场合,在固 定圈法兰面和转向节面之间,最初,静止摩擦力大于荷载,由此, 不滑动,但是,如果超过某值,则超过静止摩擦力而滑动。如果 在该状态,减小荷载,则最初因静止摩擦力而不滑动,但是,如 果达到某值则产生滑动。其结果是,如果在产生该变形的部分, 推算荷载,则在输出信号中产生图12那样的滞后作用。
另外,同样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技术中,由于固定于由L形 部件形成的形变放大机构的法兰面上的部位受到法兰面和转向节 面的摩擦(滑动)的影响,故产生同样的问题。
还有,在检测作用于车轮用轴承上的上下方向的荷载Fz的场 合,由于相对荷载Fz的固定圈的变形量小,故形变量也小,在上 述技术的场合,检测灵敏度低,不能够以良好的精度检测荷载Fz。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传感器的车轮用轴承,其不 受到滞后作用的影响,可以良好的精度检测车轮的荷载。
本发明的带有传感器的车轮用轴承为下述的车轮用轴承,该 车轮用轴承包括外方部件,在该外方部件的内周形成多排滚动面; 内方部件,在该内方部件的外周形成与上述滚动面面对的滚动面; 多排滚动体,其介设于上述两部件的面对的滚动面之间,该车轮 用轴承以可旋转的方式将车轮支承于车体上,在上述外方部件和 内方部件中的固定侧部件的外径面上,设置至少1个传感器组件, 该传感器组件具有形变发生部件和传感器,该形变发生部件具有 与该外径面接触而固定的2个以上的接触固定部,该传感器安装 于该形变发生部件上,检测该形变发生部件的形变,在上述固定 侧部件的外径面中的上述传感器组件的邻对的2个接触固定部之 间,开设有槽。
如果荷载作用于车轮的轮胎和路面之间,则荷载也施加于车 轮用轴承的固定侧部件(比如,外方部件)上,产生变形。在这里, 传感器组件中的形变发生部件的2个以上的接触固定部固定于外 方部件的外径面上,在上述外方部件的外径面中的上述传感器组 件的邻对的2个接触固定部之间,开设槽,开设槽的部位的周边 的刚性降低。由此,固定有传感器组件的邻对的2个接触固定部 的外方部件的外径面的被接触固定部为变形量大的部位。其结果 是,在放大地传递外方部件的外径面的形变的形变发生部件上产 生较大的形变,通过传感器,以良好的灵敏度检测该放大的形变。 象上述那样,传感器组件不固定于构成滞后作用的主要原因的外 方部件法兰的突片上,而设置于与突片离开的外方部件的外径面 上,这样,在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中产生的滞后作用变小,可正确 地检测荷载。由此,可不受到滞后作用的影响,以良好的精度检 测作用于车轮上的荷载。
还可在本发明中,在上述传感器组件的上述形变发生部件上 设置缺口部,上述传感器设置于上述缺口部的周边。在该方案的 场合,从固定侧部件以放大方式传递给形变发生部件的形变容易 集中于缺口部,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提高,还可以良好的精度检 测荷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12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