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烯类聚合物、其制造方法、使用该丙烯类聚合物的组合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1938.5 | 申请日: | 200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2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正显;内野英史;石滨由之;青木胜;中野正人;加藤房彰;飞鸟一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聚丙烯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0/06 | 分类号: | C08F10/06;C08F4/659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张平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 类聚 制造 方法 使用 组合 及其 用途 | ||
1.一种丙烯类聚合物,其满足下述条件(i)~(vii):
条件(i):在温度230℃、荷重2.16kg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 0.1g/10分钟以上且100g/10分钟以下;
条件(ii):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的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 量Mn之比、即Q值为3.5以上且10.5以下;
条件(iii):在通过GPC得到的分子量分布曲线中,分子量M为200万 以上的成分相对于总量的比例为0.4重量%以上且小于10重量%;
条件(iv):在使用邻二氯苯ODCB进行的升温淋洗分级TREF中,在温 度40℃以下洗脱出的成分为3.0重量%以下;
条件(v):采用13C-NMR测定的等规立构三单元组分率mm为95%以上;
条件(vi):在拉伸粘度的测定中,应变硬化指数λmax为6.0以上;
条件(vii):具有下述结构式(1)表示的支链结构部分,
式中,Cbr表示连接有碳原子数5以上的支链的次甲基碳,Ca、Cb、 Cc表示与该次甲基碳Cbr相邻的亚甲基碳,P1、P2、P3表示丙烯聚合物残 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类聚合物,其中,所述条件(vi)中,在拉 伸粘度的测定中,应变硬化指数λmax为10.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类聚合物,其进一步满足下述条件(viii):
条件(viii):记忆效应ME满足以下关系式,
ME≥-0.26×log(MFR)+1.9
式中,记忆效应ME定义如下:使用锐孔长度8.00mm、直径1.00mm φ的熔融指数仪,将料筒内温度设定为190℃,施加荷重,在挤出速度为 0.1g/分钟时,将从锐孔挤出的聚合物在乙醇中骤冷,用此时的挤出物的丝 条直径除以锐孔直径,所得的值即为记忆效应ME。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丙烯类聚合物,其进一步满足下述条件(viii):
条件(viii):记忆效应ME满足以下关系式,
ME≥-0.26×log(MFR)+1.9
式中,记忆效应ME定义如下:使用锐孔长度8.00mm、直径1.00mm φ的熔融指数仪,将料筒内温度设定为190℃,施加荷重,在挤出速度为 0.1g/分钟时,将从锐孔挤出的聚合物在乙醇中骤冷,用此时的挤出物的丝 条直径除以锐孔直径,所得的值即为记忆效应ME。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类聚合物,其进一步满足下述条件(ix),
条件(ix):在通过GPC得到的分子量分布曲线中,设相当于峰位置的分 子量的常用对数为Tp、高度为峰高度的50%的位置的分子量的常用对数为 L50和H50,其中L50在分子量比Tp小的一侧、H50在分子量比Tp大的一侧, 将α和β分别定义为α=H50-Tp、β=Tp-L50,则α/β大于0.9且小于2.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丙烯类聚合物,其进一步满足下述条件(ix),
条件(ix):在通过GPC得到的分子量分布曲线中,设相当于峰位置的分 子量的常用对数为Tp、高度为峰高度的50%的位置的分子量的常用对数为 L50和H50,其中L50在分子量比Tp小的一侧、H50在分子量比Tp大的一侧, 将α和β分别定义为α=H50-Tp、β=Tp-L50,则α/β大于0.9且小于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聚丙烯公司,未经日本聚丙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19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