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涂覆层压磨盘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2577.6 | 申请日: | 200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8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史蒂文·J·凯佩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7/12 | 分类号: | B32B7/12;B24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丁业平;戚秋鹏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覆层 磨盘 及其 制备 方法 | ||
背景技术
通常,涂覆层压磨盘具有固定到背衬的磨粒。通常,涂覆层压磨盘包 括具有两个相对的主表面的背衬和固定到主表面之一的磨料层。磨料层通 常包含磨粒和将磨粒固定到背衬的粘结剂。
一种通用类型的涂覆层压磨盘具有由底漆层、复胶层和磨粒形成的磨 料层。在这种涂覆层压磨盘的制备中,固化性底漆层前体通常涂布到背衬 的主表面,并且任选地被部分地固化。然后将磨粒至少部分地嵌入(任选 地部分地固化到)固化性底漆层前体中,并且底漆层前体被充分地固化, 从而得到将磨粒固定到背衬的底漆层。然后将固化性复胶层前体涂布到底 漆层和磨粒的上方,然后充分固化复胶层前体,从而得到复胶层。
另一个通用类型的涂覆层压磨盘具有固定到背衬的主表面的磨料层, 其中磨料层通过将具有固化性粘结剂前体和磨粒的浆液涂布到背衬的主表 面上,然后充分固化粘结剂前体,以形成磨料层。
涂覆层压磨盘还可以具有覆盖磨料层的顶胶层。顶胶层通常包括助磨 剂和/或抗负载材料。
可以使用一种或多种涂布的涂层处理涂覆层压磨盘中使用的背衬。通 常的背衬处理剂的实例为背胶层(即在与磨料层相对的背衬的主表面上的 涂层)、预上胶或粘结层(即设置在磨料层和背衬之间的背衬上的涂层) 和/或浸渍背衬的浸渍剂。亚胶层类似于浸渍剂,不同的是亚胶层涂布到此 前处理过的背衬。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涂覆层压磨盘,该涂覆层压磨盘具有:
背衬圆盘,该背衬圆盘包括:
织造织物;
玻璃织物,包含玻璃纤维并且具有第一织物处理剂,该第一织 物处理剂包含第一浸渍剂;和
热塑性层合粘合剂,设置在织造织物和玻璃织物之间,该热塑 性层合粘合剂将织造织物固定到玻璃织物,其中热塑性层合 粘合剂具有从约140℃到190℃(含)的范围内的熔融起始 温度,并包含:
聚酰胺,具有根据ISO 527的至少20兆帕的抗拉强度; 或
聚氨酯,具有根据硬度计检测的至少87的肖氏硬度A; 或
它们的组合;和
磨料层,固定到靠近织造织物的背衬,该磨料层包含至少一种粘结剂 和磨粒。
在一些实施例中,磨料层包括底漆层和复胶层。在一些实施例中,涂 覆层压磨盘还包括覆盖复胶层的至少一部分的顶胶层。在一些实施例中, 玻璃织物为织造玻璃织物。在一些实施例中,玻璃织物的基重为2到20盎 司/平方码。在一些实施例中,织造织物包含聚酯。在一些实施例中,织造 织物的基重为2到20盎司/平方码。在一些实施例中,织造织物还包含第 二织物处理剂,第二织物处理剂选自由背胶层、预上胶、第二浸渍剂及它 们的组合组成的组。在一些实施例中,背衬圆盘的厚度为10到100密耳。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衬圆盘在其中还具有中心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磨 盘还包括固定到玻璃织物的中心设置的附接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层合 粘合剂包含聚酰胺。
根据本发明的涂覆层压磨盘可以通过多种可用的方法制备。
因此,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制备涂覆层压磨盘的方法,该方法包 括:
提供背衬,该背衬包括:
织造织物;
玻璃织物,包含玻璃纤维,并且其中具有第一浸渍剂;和
热塑性层合粘合剂,设置在织造织物和玻璃织物之间,热塑性 层合粘合剂将织造织物固定到玻璃织物,其中热塑性层合粘 合剂具有从约140℃到190℃(含)的范围内的熔融起始温 度,并包含:
聚酰胺,具有根据ISO 527的至少20兆帕的抗拉强度; 或
聚氨酯,具有根据硬度计检测的至少87的肖氏硬度A; 或
它们的组合;以及
在背衬上形成靠近并固定到织造织物的磨料层,磨料层包含至少一种 粘结剂和磨粒,从而得到涂布磨料的层合物;以及
将涂布磨料的层合物转换加工为涂覆层压磨盘。
在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制备涂覆层压磨盘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背衬圆盘,该背衬圆盘包括:
织造织物;
玻璃织物,包含玻璃纤维,并且其中具有第一浸渍剂;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25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