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湿气分离再热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80102682.X 申请日: 2008-09-03
公开(公告)号: CN101779005A 公开(公告)日: 2010-07-14
发明(设计)人: 藤田一作;坂田照明 申请(专利权)人: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F01K7/22 分类号: F01K7/22;F01K7/24;G21D1/02
代理公司: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王新华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湿气 分离 再热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过从蒸汽分离湿气并且加热所述蒸汽而生成 过热蒸汽的湿气分离再热器。具体地,当本发明被实施用于在低压汽轮机 内再次使用已经在高压汽轮机内使用过的蒸汽时在核电站中非常有效。

背景技术

在核电站中,在低压汽轮机中再次使用在高压汽轮机中使用的蒸汽。 如果蒸汽含有湿气(大约12%),这不仅导致涡轮机叶片的侵蚀,而且还减 少涡轮机的热效率。因此,使用湿气分离再热器,所述湿气分离再热器通 过从由高压汽轮机排放的蒸汽分离湿气而产生过热蒸汽(含湿量被减小为 大约0.1%)并加热所述蒸汽,并将过热蒸汽供给到低压汽轮机。

作为这样一种湿气分离再热器,已经公知一种诸如以下专利文献1中 所述的两级再热湿气分离再热器。在这种双再热湿气分离再热器中,来自 高压汽轮机的蒸汽通过设置在壳体的下中心部内的蒸汽容纳口流入到水 平圆柱形壳体中的蒸汽容纳室内,与挡板碰撞,分成朝向壳体的两个轴向 端侧上升的两个方向,流入到设置在壳体的两个轴向端侧中的每一个上的 供应歧管室,通过分配板的狭缝流入到湿气分离室内,并且在湿气分离器 中进行湿气分离。

湿气已经被分离的蒸汽流入到设置在包括壳体的中心轴线的部分中 的加热室内,在第一级加热器管组中进行第一级加热,然后在第二级加热 器管组中进行第二级加热,并且此后从设置在壳体的上部的轴向中心部内 的蒸汽输送口发送到低压汽轮机。

专利文献1:JP-A-7-301691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对于诸如以上所述的湿气分离再热器,已经研究了如下所述的结构。 具体地,设置在包括壳体的中心轴线的部分中的加热室被分成在壳体的两 个轴向端侧上的两个室。在壳体的整个轴向长度上连通的收集歧管室设置 在加热室上。此外,分隔板被设置成使得所述分隔板将收集歧管室和蒸汽 容纳室的相应部分分开。此外,壳体的上部中的多个(例如,三个)蒸汽输 送口沿壳体的轴向方向设置。

然而,在上述结构中,低温蒸汽循环通过的蒸汽容纳室和高温蒸汽循 环通过的收集歧管室彼此相邻,且分隔板置于所述蒸汽容纳室与所述收集 歧管室之间。因此,供给到蒸汽容纳室内的预再热蒸汽降低了分隔板附近 (即,在收集歧管室内的邻近于蒸汽容纳室的空间部分中)的蒸汽的温度。

因此,在如上所述的这种结构中,从位于分隔板上方(即,位于壳体的 轴向中心部中并连接到邻近于蒸汽容纳室的空间部分)的蒸汽输送口发送 的蒸汽的温度比从位于壳体的两个轴向端侧的蒸汽输送口发送的蒸汽的 温度低。因此,存在的问题是降低了从位于壳体的轴向中心部中的蒸汽输 送口供给有蒸汽的低压汽轮机的热效率。

为了克服这种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发送的蒸汽的 温度的降低的湿气分离再热器。

解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第一发明的湿气分离再热器包括壳体,所述 壳体内设置有:蒸汽容纳室,所述蒸汽容纳室具有用于接收蒸汽的蒸汽容 纳口;供应歧管室,所述供应歧管室与蒸汽容纳室连通;湿气分离室,所 述湿气分离室与供应歧管室连通,并且从蒸汽分离湿气;加热室,所述加 热室与湿气分离室连通,并且加热蒸汽;和收集歧管室,所述收集歧管室 被设置成邻近于蒸汽容纳室,与加热室连通,并且具有用于排放蒸汽的蒸 汽排放口。湿气分离再热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湿气分离再热器包括热传导 减小装置,所述热传导减小装置用于减小壳体的蒸汽容纳室与收集歧管室 相应的相邻部分之间的热传导。

根据第二发明的湿气分离再热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热传导 减小装置是中空分隔构件,所述中空分隔构件被设置成将蒸汽容纳室和收 集歧管室相应的相邻部分分开,并且分隔构件具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允 许收集歧管室和分隔构件的内部相互连通,以在所述分隔构件内容纳在收 集歧管室内循环的蒸汽并且将容纳的蒸汽返回到收集歧管室。

根据第三发明的湿气分离再热器的特征在于:热传导减小装置是分隔 构件,所述分隔构件内具有绝热层,并且被设置成将蒸汽容纳室和收集歧 管室相应的相邻部分分开。

根据第四发明的湿气分离再热器的特征在于:热传导减小装置是蒸汽 排放口的布置,并且蒸汽排放口仅仅连接到收集歧管室的除了邻近于蒸汽 容纳室的空间部分之外的空间部分。

本发明的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26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