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冷媒的冷却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3178.1 | 申请日: | 2008-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9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朝仓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8F9/02 | 分类号: | F28F9/02;B60K11/04;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柳春雷;南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冷媒 冷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冷媒的冷却器,特别是涉及使用冷媒来冷却发热体的 冷却器。
背景技术
在安装有旋转电机的车辆上设置有旋转电机、蓄电装置等电器设备的 电力控制单元(Power Control Unit:PCU)。由于PCU包括以高压大功率 工作并进行电力变换的逆变器电路,因此为了对该逆变器电路进行冷却而 使用冷却器,所述冷却器通过使冷媒循环来散发热量。该PCU由于安装在 车辆上,因此需要考虑冲击。
例如,在专利文件1中指出:在电动车中,PCU的冷却流路模块 (block)有散热片等,并且其刚性高,因此有可能降低车辆碰撞时的冲击 吸收效果。因此,提出了将冷却流路模块分割成两个并通过刚性低的接合 部件来连接两者的结构。由此,能够以本来就具有的缓冲区来有效地承受 并阻隔车辆碰撞时的冲击。
另外,在专利文件2中,作为车辆用辅助部件的安装构造而公开了以 下构造:在刚性高的悬架钟形罩的前方以在俯视图中倾斜的方式配置逆变 器,并且通过锁紧杆来支撑该逆变器。一旦对此处施加了冲击,则该逆变 器被悬架钟形罩引导,逆变器的后退被阻止,逆变器在沿着趾板的方向上 向车宽方向旋转,由此能够避免冲击被施加给趾板,其中所述趾板为逆变 器与车厢之间的间隔部。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文件特开2006-82570号公报;
专利文件2:日本专利文件特开2001-970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当冲击等外力作用在冷媒供应部或冷媒排出部上时, 冷媒可能会从冷却器泄漏,其中所述冷媒供应部为向冷却器导入冷媒的导 入部,所述冷媒排出部为从冷却器导出冷媒的导出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冷媒的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即使在由 于冲击等而产生的外力作用在冷媒的导入部或排出部上时也能够抑制冷媒 的泄漏。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使用冷媒的冷却器是冷却发热体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 括:外壳,从冷媒导入部导入冷媒,并从冷媒排出部排出冷媒;以及优先 变形部位,在外壳上形成在冷媒导入部或冷媒排出部中的至少一者的附 近,在有外力作用时优先于其他部位发生变形。
另外,本发明的使用冷媒的冷却器是冷却发热体的冷却器,其特征在 于,包括:冷媒流经的外壳;固定部,用于将外壳固定在外部上,在没有 冷媒流经的部位从外壳的外形突出设置;导入部,具有从外壳的外形突出 的形状,将冷媒导入外壳;排出部,具有从外壳的外形突出的形状,将冷 媒从外壳排出;以及低刚性部分,在外壳上设置在导入部或排出部中的至 少一者的附近并设置在与固定部不同的部分上,该低刚性部分是使外壳的 刚性局部地降低并在有外力作用时优先于其他部位发生变形的优先变形部 位。
另外,本发明的使用冷媒的冷却器优选的是,在低刚性部分和固定部 之间设置有切口部,所述切口部沿着导入部或排出部的突出形状设置。
另外,本发明的使用冷媒的冷却器优选的是,低刚性部分沿着导入部 或排出部的突出形状设置,是板的厚度比其他部分薄的部分。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构成方式中的至少一个,使用冷媒的冷却器具有优先变形部 位,所述优先变形部位形成在外壳的冷媒导入部或冷媒排出部中的至少一 者的附近,并且当有外力作用时优先于其他部位发生变形。由此,当有外 力作用时,能够抑制冷媒从冷却器泄漏。
另外,根据上述构成方式中的至少一个,使用冷媒的冷却器设置有低 刚性部分,所述低刚性部分设置在导入部或排出部中的至少一者的附近并 设置在与固定部不同的部分上,并且是使外壳的刚性局部地变低而在有外 力作用时优先于其他部位发生变形的优先变形部位。例如,即使对冷却器 施加外力、从导入部或排出部作用了使外壳变形的力,也会在低刚性部分 发生变形,其中所述导入部或排出部从外壳突出。由此,能够抑制冷媒从 冷却器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却器配置在安装于混合动力汽车上 的PCU中的情况的俯视图;
图2是与图1对应的正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冷却器的剖面图;
图4是与图3对应的底面图;
图5是表示当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却器施加了冲击力F时的情况 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31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被覆有半导体的正极活性物质和使用该物质的锂二次电池
- 下一篇:电子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