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3592.2 | 申请日: | 200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4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大室克文;中村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B5/30;G02F1/1337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柴丽敏;于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 ||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含:
液晶单元,所述液晶单元包含一对透明基板和置于所述一对透明基板 之间的包含液晶分子的液晶层;和
从所述液晶单元起顺序配置在所述液晶单元各侧面的第一光学各向异 性层、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第三光学各向异性层和偏振元件;
并满足以下条件(1)~(6):
(1)Δnd满足500nm<Δnd<1300nm,其中Δn是在未施加驱动电压下 所述液晶层的双折射,d是所述液晶层的厚度,单位:nm;
(2)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包括在由取向轴确定的方向上取向并在 取向态固定的分子,并且所述取向轴和所述偏振元件中任一个的透过轴在 同一个面内投影的投影轴之间的角度为40°~50°;
(3)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在波长550nm的面内延迟Re为20~50 nm;
(4)在相对于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法线朝着该层的层面倾斜40°的第 一方向测量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的面内延迟Re[+40°],和在相对于第一 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法线朝着该层的层面逆向倾斜40°的第二方向测量的第 一光学各向异性层的面内延迟Re[-40°],满足下式(II)或(II’):
当满足Re[+40°]>Re[-40°]时,
3≤Re[+40°]/Re[-40°]≤20(II)
当满足Re[+40°]<Re[-40°]时,
3≤Re[-40°]/Re[+40°]≤20(II’);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在包括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法线和相 对于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的面内延迟的慢轴为90°的面内方向的同一面内;
(5)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在波长550nm的面内延迟Re满足0< |Re|≤40nm,其在波长550nm的厚度方向延迟Rth满足0nm<Rth<液晶 层的Δnd/2;
(6)所述第三光学各向异性层在波长550nm的面内延迟Re满足0< |Re|≤300nm,其在波长550nm的厚度方向延迟Rth满足-100nm<Rth< 液晶层的Δnd/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光 学各向异性层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两层以上的光学各向异性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配置在所述液晶单元 一侧的第二和第三光学各向异性层的Rth之和不超过所述液晶层的Δnd。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配置在所述液晶单元一侧 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在波长550nm的Re不超过第三光学各向异性层在 波长550nm的Re。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 包括以混杂取向态固定的盘状液晶和/或棒状液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 包括选自聚酰胺、聚酯、聚醚酮、聚酰胺酰亚胺和聚酯酰亚胺的至少一种 非液晶聚合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和第三光学各向 异性层中的至少一个是纤维素酰化物膜、环烯烃共聚物(COC)膜或环烯烃聚 合物(COP)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液晶单元是弯曲取向 模式或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单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光 学各向异性层和所述偏振元件一体配置为椭圆偏振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通过以辊对辊方式贴合所 述偏振元件和第三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卷状叠层与第一和第二光学各向异性 层的卷状叠层制备所述椭圆偏振片。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还包括在配置于显示侧上的 所述偏振元件外侧上的前散射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359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