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燃性聚酰胺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03873.8 | 申请日: | 200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1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关真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77/00 | 分类号: | C08L77/00;C08K5/5399;C08K3/22;C08K5/5313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钟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聚酰胺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卤且韧性等机械物性、回流焊工序中的耐热性、流动性,特 别是薄壁成型品情况下的阻燃性优异,并且成型时的热稳定性良好的阻燃性聚 酰胺组合物。
更详细来讲,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了环境负荷的阻燃性聚酰胺组合物,该 阻燃性聚酰胺组合物特别适合于形成壁薄、连接器端子间距离短的微细间距连 接器等电气电子部件,并且使用无铅焊料这样的高熔点焊料的以表面安装方式 组装部件的用途。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形成电子部件的材料,一直使用通过加热熔融可成型为规定形状 的聚酰胺树脂。一般来说,作为聚酰胺广泛使用尼龙6、尼龙66等,然而, 这样的脂肪族聚酰胺虽然具有良好的成型性,但作为用于制造曝露于回流焊工 序这种高温下的连接器等表面安装部件的原料,是没有足够的耐热性的。从这 种背景考虑,作为具有高耐热性的聚酰胺,开发出了尼龙46,但存在吸水率 高这样的问题。因此,使用尼龙46的树脂组合物成型的电气电子部件,有时 因吸水而产生尺寸变化。如果成型体吸水,则因回流焊工序中的加热而产生起 泡也就是膨胀等问题。特别是近年,从环境问题的角度考虑,正持续转移到使 用无铅焊料的表面安装方式,但无铅焊料比以往的铅焊料熔点高,必然地,安 装温度也要比以往上升10~20℃,使得难以使用尼龙46。
对此,已开发出了由对苯二甲酸等芳香族二羧酸和脂肪族亚烷基二胺衍生 的芳香族聚酰胺。芳香族聚酰胺和尼龙46等脂肪族聚酰胺相比,具有耐热性 和低吸水性更加优异的特征。但是,与尼龙46相比,虽然可以提高刚性,但 是具有韧性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薄壁微细间距连接器的用途中,在端子压入 时以及插拔操作时如果连接器材料没有韧性的话,会产生制品的破裂、白化等 现象,所以,希望开发出具有高韧性的材料。
对于上述问题,如果增加聚酰胺树脂的比例,削减阻燃剂的量的话,可以 提高韧性,但是,连接器这样的电子部件用途通常被要求具有美国保险商实验 室标准(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Standard)UL94所规定的V-0这样的高阻燃 性和耐火性,所以,难以在不损害阻燃性的条件下得到良好的韧性。
另一方面,在地球变暖成为问题的过程中,作为已有的阻燃剂,通常一直 使用溴化聚苯醚、溴化聚苯乙烯、聚溴化苯乙烯等含卤阻燃剂。但是,由于卤 化物在燃烧时伴随有作为有毒气体的卤化氢的产生,因此,耐热性高的无卤阻 燃剂的必要性就受到重视。作为这样的化合物,人们将目光投向了次膦酸盐的 利用。
但是,在薄壁的小型成型品多的电气电子部件用途中,要想达到在1/32 英寸以下的薄壁的条件下的UL94 V-0的话,存在阻燃性不充分、并且成型时 的流动性差这样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阻燃性达到了UL94 V-0,但在使用1/32英寸等薄 壁的成型品的情况下阻燃性不稳定,还存在每次试验时的燃烧时间有较大偏 差、并且薄壁的小型部件在成型时流动性不足这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2、3的内容涉及作为阻燃成分使用金属化合物的同时使用由三 聚氰胺和磷酸形成的加成物的技术。但是,特别是使用加工温度达到280℃以 上这样的高熔点耐热聚酰胺树脂的情况下,三聚氰胺和磷酸的加成物的耐热性 低,在注射成型时产生分解这样的不良情况,实际使用是困难的。
在专利文献4中,使用选自磷腈化合物、次膦酸盐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作为 阻燃剂成分。但是,在本文献中实际使用的化合物仅是磷腈化合物,对于熔点 280℃、特别是310℃以上的高熔点聚酰胺树脂来说,由于与磷腈化合物的熔 点差大,因此,存在使用挤出机等时的混炼操作性非常差、并且难以稳定地确 保在1/32英寸的薄壁条件下达到UL94 V-0这样的、薄壁成型品情况下的高阻 燃性等问题。
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可以在聚酰胺等树脂中含有作为阻燃剂的磷腈化合 物、作为阻燃助剂的有机次膦酸化合物的组合物。但是,本文献的组合物也存 在使用挤出机等时混炼操作性恶化、成型时流动性恶化以及产生气体等问题。
专利文献1:WO2005/0356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02320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02320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13815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3424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井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38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帘幕式遮阳百叶
- 下一篇:一种双密封、双腔室的中间密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