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癌剂导致的末梢神经障碍的预防或减轻剂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04315.3 | 申请日: | 200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0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大石了三;伊藤善规;江头伸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日本脏器制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K35/36 | 分类号: | A61K35/36;A61K35/12;A61K39/285;A61P25/02;A61P25/04;A61P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癌剂 导致 末梢神经 障碍 预防 减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痘菌病毒接种炎症组织提取物的新型医药用途,具体而言,涉及含有痘菌病毒接种炎症组织提取物作为有效成分的由抗癌剂导致的末梢神经障碍的预防或减轻剂。
背景技术
目前,在癌症(恶性肿瘤)的治疗中,适当地分别单独使用或者并用外科手术、放射线照射、化学疗法。其中,在化学疗法中所使用的抗癌剂(抗恶性肿瘤剂)是原本具有细胞毒性、细胞障碍性的物质,不仅对癌(恶性肿瘤)细胞造成损害,对人类的正常细胞也造成损害,从而产生副作用,因此,对患者给药时,在尽可能预防或减轻这样的副作用的同时发挥充分的抗癌(抗恶性肿瘤)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抗癌剂给药所伴随的副作用,可以列举血液障碍、消化器官障碍、神经障碍,但是,作为最近的趋势,特别是急性或慢性的神经损害的问题正在增大。其原因在于发挥显著抗癌效果的新抗癌剂所产生的主要副作用以神经障碍的情况居多、最近成为治疗重点的多剂并用疗法造成的影响、以及对血液障碍和消化器官障碍的副作用的改善趋势。这样,现在以癌症的化学疗法所伴随的副作用为中心的神经障碍,由于神经细胞难以再生,一旦发生则没有有效的对策,从而呈现重病症状或成为不可逆的障碍,因此在治疗上成为重要的问题。
抗癌剂给药所伴随的神经障碍,除了中枢神经系统、自律神经系统、末梢神经系统以外,还有味觉等感觉器官。其中,发生频率相对较高的问题有刺痛或烧灼样痛等疼痛、四肢末端的麻痹、灼热感等知觉异常、对冷刺激过敏等知觉过敏、感觉消失、感觉麻痹和不协调感等感觉异常、知觉性运动失调、肌肉无力等末梢神经系统的神经障碍。该抗癌剂给药所导致的末梢神经系统的病变主要是由轴索的变性引起的。轴索中的微管在细胞分裂时形成纺锤体,在维持细胞器的配置和物质输送等细胞的正常机能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等紫杉烷类药剂、和长春新碱、长春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等长春花碱类药剂通过以微管为目标发挥作用来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因此对正常的神经细胞的微管也造成伤害,从而引起神经障碍。另外,奥沙利铂、卡铂、顺铂、奈达铂等铂制剂对神经细胞造成直接损伤,结果继发轴索障碍。
但是,抗癌剂导致的神经毒性仍然是研究进展甚微的领域,神经障碍的预防和对症方法还没有确立。因此,为了缓和麻痹症状而使用甲钴胺等维他命制剂和中药牛车肾气丸,对疼痛使用抗抑郁药(盐酸阿米替林)、抗癫痫药(卡马西平)、抗心律失常药(盐酸美西律)和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等,但是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确立根治或预防的方法,将药剂终止或减量给药是控制住神经障碍的唯一确实的方法(但是,即使给药终止后,神经障碍有时也会持续或者恶化)。由于如上所述的现状,临床上强烈要求一种对由抗癌剂导致的神经障碍有效的预防或减轻剂。
关于作为本发明药剂的有效成分的痘菌病毒接种炎症组织提取物,公开有:镇痛作用、镇静作用、抗应激作用、抗过敏作用(参照专利文献1)、免疫促进作用、抗癌作用、肝硬化抑制作用(参照专利文献2)、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参照专利文献3)、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脑水肿、痴呆、脊髓小脑变性症等的治疗效果(参照专利文献4)、对雷诺综合症、糖尿病性神经障碍、亚急性视神经脊髓病后遗症等的治疗效果(参照专利文献5)、激肽释放酶产生抑制作用、末梢循环障碍改善作用(参照专利文献6)、骨萎缩改善作用(参照专利文献7)、对败血症和内毒素性休克的治疗有效的一氧化氮产生抑制作用(参照专利文献8)、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参照专利文献9)、基于Nef作用抑制作用.和趋化因子产生抑制作用的艾滋病治疗效果(专利文献10、11)、对脑梗塞等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专利文献12)、对纤维肌痛症的治疗效果(专利文献13)、对感染症的治疗效果(专利文献14)等。
特别是在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作为本发明药剂的有效成分的痘菌病毒接种炎症组织提取物改善由机体局部的血流障碍导致的陷入缺血状态的组织和脏器的机能障碍所伴随产生的麻痹、疼痛、四肢冷感、知觉异常等症状。但是,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痘菌病毒接种炎症组织提取物对麻痹、疼痛、四肢冷感、知觉异常等的改善作用是基于对血流障碍导致的缺血状态的血流改善作用的效果,如本发明这样的由抗癌剂给药的副作用(细胞损伤)产生的末梢神经障碍的预防或减轻作用,是该提取物基于完全不同的发病机理对末梢神经障碍的效果,是迄今为止仍然未知的知识。即,该提取物对起因于抗癌剂给药导致的神经轴索的微管障碍、神经轴索的脱髓鞘、对神经细胞的直接障碍等产生的末梢神经障碍的减轻等有效仍然是未知的,至今也没有这样的医药用途相关的发表文章和报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3-101515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日本脏器制药株式会社,未经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日本脏器制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43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