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墨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5753.1 | 申请日: | 200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6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稻垣裕靖;川西教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玛奈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00 | 分类号: | C09D11/00;C09D11/10;H05K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刘文君;钟守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墨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用油墨组合物、热固性二酰亚胺低聚物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多层印刷电路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实现多层印刷电路板的进一步高密度化/小型化,需要含有具有更精细的图案形状的导电层和绝缘层的多层印刷电路板。作为这样的导电层和绝缘层的形成方法,已知例如喷墨印刷法、丝网印刷法、喷印法(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和2)。这些印刷法中使用的油墨组合物的特征在于主要使用环氧树脂作为绝缘材料(例如参见专利文献3),由于在较低温度下固化,因此可容易地进行加工。
此外,为了进一步改善物理性质和电性质,还提出了将经硅改性的聚酰亚胺树脂用作绝缘材料的油墨组合物(例如参见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1:特开2006-1472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5-1789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0-143939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表平10-5028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随着近年来的技术革新,在对高耐热性、耐湿性、阻燃性和可挠性等物理性质的要求方面,所述现有技术的使用环氧树脂的油墨组合物不能充分应对。此外,经硅改性的聚酰亚胺树脂虽然比环氧树脂的机械物理性质好,但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环氧树脂相近,因此在耐热性方面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在使用未经硅改性的普通聚酰亚胺树脂的情况下,需要在300℃以上的高温进行处理,因此存在制膜时损伤基板的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兼具环氧树脂的低温加工性和聚酰亚胺树脂的优良物理性质的印刷用油墨组合物以及具有通过使用该油墨组合物而形成的绝缘层的多层印刷电路板。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反复研究,结果是本发明人发现,通过使用(i)通式(1)所示的预先闭环的热固性二酰亚胺低聚物和(ii)水、水溶性有机溶剂或其混合物,可提供具有现有技术中未获得的低温加工性和优良物理性质的印刷用油墨组合物以及具有通过使用该油墨组合物而形成的绝缘层的多层印刷电路板。
即,本发明(1)为印刷用油墨组合物,含有:(i)通式(1)表示的热固性二酰亚胺低聚物:
式中
n为1至10的数,
Ar1为碳原子数为6至36的单环或稠合多环芳香族化合物、或者相同或不同的两个以上所述芳香族化合物直接或通过交联基团相互连接形成的多环化合物的4价基团,
Ar2为碳原子数为6至36的单环或稠合多环芳香族化合物、或者相同或不同的两个以上所述芳香族化合物直接或通过交联基团相互连接形成的多环化合物的2价基团,这里所述的交联基团表示选自-O-、-CO-、-COO-、-OCO-、-SO2-、-S-、-CH2-、-C(CH3)2-和-C(CF3)2-的2价基团,并且
R1、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或苯基,
以及
(ii)水、水溶性有机溶剂或其混合物。
本发明(2)为所述本发明(1)的印刷用油墨组合物,其中所述水溶性有机溶剂为水、醇类或其混合物。
本发明(3)为所述本发明(1)或(2)的印刷用油墨组合物,其中所述热固性二酰亚胺低聚物的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
本发明(4)为热固性二酰亚胺低聚物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喷墨印刷法、丝网印刷法或喷印法将所述本发明(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印刷用油墨组合物涂布在基材上。
本发明(5)为具有下述绝缘层的多层印刷电路板,所述绝缘层通过用喷墨印刷法、丝网印刷法或喷印法将所述本发明(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印刷用油墨组合物涂布在基材上,再加热固化而得到。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印刷用油墨组合物可以在制膜时在250℃以下固化,此外,由于可在短时间内固化,因此能够不损伤基板地形成绝缘膜。此外,该绝缘膜表现出可挠性、耐热性方面的优良物理性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印刷用油墨组合物所含的热固性二酰亚胺低聚物为下述通式(1)所示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玛奈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玛奈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57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