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存储器设备和文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05790.2 | 申请日: | 200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6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大嶋贵志;近藤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G06F12/00 | 分类号: | G06F12/00;G06F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杨晓光;于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存储器 设备 文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管理文件时减少存储器区的消耗等的存储器设备和文件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传统存储器设备中,通常使用配置为如图6所示的存储器系统51。存储器系统51包括:控制器52,其与通过总线连接的主机设备交换协议;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区53,其保持数据。
如果存储器系统51是基于例如FAT(文件分配表)的FAT文件系统,则非易失性存储区53存储例如图片和文件的数据、用于管理用户数据的文件信息的FAT文件系统数据、用于由控制器52管理和操作的管理信息数据等。因此,存储器系统51需要存储容量大于所述值的非易失性存储区53。
图7示出包括主机设备54的传统FAT文件系统的操作。在传统FAT文件系统中,主机设备54包括多种相同的信息,用于管理作为有待从存储器系统51读出和向其写入的文件的数据(这里称为文件管理信息)。因此,主机设备54被设计为复用和保持文件管理信息。
因此,如图7所示,主机设备54包括作为文件管理信息的主机端第一FAT 55a和作为主机端第一FAT 55a的备份(副本)信息的主机端第二FAT 55b。显然,主机端第二FAT 55b的数据和主机端第一FAT 55a的数据是相同数据。
这样,主机设备54指示存储器系统51根据主机端第一FAT 55a和主机端第二FAT 55b的复用的文件管理信息来读取/写入数据。
因此,存储器系统51的控制器52在非易失性存储区53中创建分别对应于主机端第一FAT 55a和主机端第二FAT 55b的作为文件管理信息的存储器端第一FAT 56a和存储器端第二FAT 56b。
在传统实例中,存储器端第一FAT 56a和存储器端第二FAT 56b占用了大部分FAT文件系统区。
从主机设备54频繁地读取/写入(提交/重写)存储器端第一FAT 56a和存储器端第二FAT 56b,并且常常使用缓存等通过控制器52对其进行管理以获得高速度。
因此,相比于具有相同大小的仅原始存储器端第一FAT 56a和存储器端第二FAT 56b数据的用户数据,存储器端第一FAT 56a和存储器端第二FAT 56b常常消耗更多的非易失性存储区53。
在通过适用于小型化和大容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NAND闪速存储器)形成非易失性存储区53时,可用的非易失性存储区需要始终保持有余地用于控制器52的运行。因此,非易失性存储区的减少导致存储器系统51更低的性能。
近年来,由于非易失性存储区的更多细节处理,非易失性存储区自身的缺陷的数量增加,并且在存储器系统51中的可用非易失性存储区53减少。因此,在一些情况下,控制器52不能够展现出足够的性能。
因此,期望减少非易失性存储区53的消耗,以保持或确保控制器52可展现足够的功能。
同时,为了利用预定文件系统没有管理的记录区,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5-339628公开了这样一种装置和方法,如果存在用于备份记录区中的目录的空间则备份目录,如果不存在这样的空间则不备份目录。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5-339628公开了这样一种方法,尝试尽可能多地备份目录,但是没有改进或消除由于上述问题(即非易失性存储区53的减少或消耗)使得控制器52不能够展现足够性能的情形。
考虑到上述问题做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存储器设备和文件系统,能够控制非易失性存储区的消耗以及能够通过使用复用的文件管理信息来处理从管理文件的主机设备读取/写入数据。
发明内容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存储器设备,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其包括可重写地存储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区;以及控制器,其控制向和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区读取/写入数据,其中响应于从生成复用的文件管理信息以包括备份信息的文件系统所管理的外部主机设备读取和写入数据的指令,所述控制器包括文件管理信息控制部,其基于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区中生成的不包括备份信息的文件管理信息执行与数据的读取/写入相应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57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