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脂族二醛至脂族二醇的氢化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6113.2 | 申请日: | 200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6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格伦·A·米勒;杰弗里·S·索里;克里斯托弗·W·德尔斯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9/141 | 分类号: | C07C29/141;C07C31/2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陈平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脂族二醛至脂族二醇 氢化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9月7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0/967825的美国 临时申请的权益。
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氢化催化剂存在下,用氢氢化脂族二醛,优选 脂环族二醛,以制备相应的脂族二醇,优选脂环族二醇的方法。
脂族二醇用作溶剂和用作在工业上有用化学品的制备中的中间 体。已知,脂环族二醇,如1,3-和1,4-环己烷二醇的顺式/反式同分异 构体,可用作溶剂和用作在增塑剂和洗涤剂生产中的中间体。
已知,醛可以在氢在氢化催化剂存在下被氢催化还原而形成醇。 氢化催化剂有利地包含元素周期表第6,7,8,9,10,11或12族中 的至少一种金属,其在下文中被提及。醛的氢化可以在气相或液相中 连续或间歇进行。对于经由从烯烃的加氢甲酰化(″OXO方法″)获得的 醛的氢化的醇的工业生产,优选的是,在固定床中使用氢化催化剂的 连续气相或液相方法。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加氢甲酰化″是指在加 氢甲酰化催化剂存在下,使具有至少一个不饱和碳-碳(C=C)双键的特 征的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与一氧化碳和氢(合成气体或合成气)接触, 以由此获得具有甲醛(甲酰基)取代基(-CH=O)的特征的醛产物的方 法。加氢甲酰化催化剂包含与有机磷配体络合的过渡金属,有机磷配 体有利地为有机亚磷酸酯配体,并且优选三有机单亚磷酸酯或有机双 亚磷酸酯配体。
高分子量的醛,即,含6个以上碳原子(C6+)的醛,优选在液相 中被氢化,特别是,因为这种化合物的分子量和沸点对于气相方法通 常太高。然而,在液相中的氢化存在的缺点在于,由于醛和醇两者的 高浓度,高沸点化合物(boiler)的形成经由二次反应而促进。具体而言, 醛可以与醇经历羟醛反应(加成和/或缩合)以形成不饱和醛(烯醛),半 缩醛和/或缩醛。半缩醛和缩醛可以随后分别经历水或醇的消除,以 形成烯醇醚,其在氢化条件下形成饱和醚。二醛可以经历自-缩合, 生成重质物,包括二聚物,三聚物,和高级低聚物。所有烯醛,半缩 醛,缩醛,烯醇醚,和饱和醚副产物以及自-缩合重质物都被认为是″ 重质物″并且它们降低所需醇的收率。
经由加氢甲酰化制备的含6个以上碳原子的高分子量醛的氢化在 醛至醇的液相氢化中存在另外的问题。由于C6+醛产物的高分子量, 这种醛的粘度可能高得不能接受,因而增加了运输和处理在液相中的 这些醛的困难。而且,在不能接受的粘稠液相中可能出现热点,从而 导致增加的重质物产生。另外,进料到氢化工艺中的可从加氢甲酰化 方法获得的醛,可能不利地含有少量的一种或多种有机亚磷酸酯配体 和/或由一种或多种有机亚磷酸酯配体得到的降解产物。这些有机亚 磷酸酯或它们的降解产物能够结合氢化催化剂并使其中毒。作为另外 的缺点,二-和聚-甲醛的氢化与单-甲醛的氢化相比,通常导致聚合重 质物(包括二聚物和三聚物)和内酯的形成增加。另外,二-和聚-羧基 醛可能参与分子内副反应而形成,例如,环状的缩醛和内酯。
鉴于上述,脂族二醛的液相氢化,优选由加氢甲酰化方法获得的 C6+脂环族二醛的液相氢化的改善,在制备相应二醇,优选C6+脂环 族二醇时是适宜的。
US 2007/0161829A1公开了控制量的水在用于生产醇的氧代产 物的氢化阶段中的使用,其使用至少两个串联的反应器,其中进料到 氢化器中的硫、氯和加氢甲酰化催化剂残余物的量减少。基于注入氢 化器中的产物的重量,使用的水的量为0.5至3重量%,尤其是1至 2重量%。
US-B2-6,680,414公开了一种将从一种或多种C4-C16烯烃如二丁 烯的加氢甲酰化获得的醛产物氢化的方法。氢化在过量的氢,第8族 过渡金属催化剂,和0.05至10重量%的水的存在下进行,以不形成 分开的水相。
US 5,059,710和US 4,401,834公开了在氢化之前,在热处理区用 水预处理加氢甲酰化醛产物。据公开,水可以以基于醛进料的体积为 约1至8体积%的量添加到氢化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氏环球技术公司,未经陶氏环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61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