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弹性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6577.3 | 申请日: | 200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3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深野彻;大久保佳洋;西井润弥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3H9/25 | 分类号: | H03H9/25;H03H3/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朱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装置 | ||
1.一种弹性波装置,具有:
基板,其使弹性波传播;
激励电极,其配置在上述基板的第1主面上;
连接线,其配置在上述第1主面上,并且与上述激励电极连接;
保护盖,其具有收容上述激励电极的中空的收容空间,并配置在上述 第1主面上;
两个以上的柱状的外部连接用电极,其配置在上述连接线的端部上; 以及
导体层,其配置在上述保护盖上,并与上述外部连接用电极连接,
上述收容空间在俯视时位于两个外部连接用电极之间,
上述导体层与两个以上的上述外部连接用电极连接,并且在俯视时覆 盖上述收容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
上述外部连接用电极与基准电位端子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
上述导体层包括配置在上述保护盖上表面的第1导体层和配置在上述 第1导体层上表面的第2导体层,
上述第1导体层由Ni、Cr、Ti的任一种构成,上述第2导体层由Cu 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
上述保护盖包括:包围上述激励电极的框体和配置在上述框体上的盖 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
上述保护盖和上述外部连接用电极由绝缘层进行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
上述绝缘层的侧面以及上述保护盖的侧面由上述导体层进行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
上述导体层包含Cu或Ni。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
上述导体层由与上述外部连接用电极相同的材料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
上述导体层具有比上述保护盖的杨氏模量大的杨氏模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
还包含柱状的输入输出信号用电极,其与上述激励电极电连接,且配 置成与上述导体层设有间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
上述导体层的厚度是1~50μm。
12.一种弹性波装置,具有:
基板,其使弹性波传播;
激励电极,其配置在上述基板的第1主面上;
柱状的外部连接用电极,其与上述激励电极电连接;
保护盖,其具有收容上述激励电极的中空的收容空间,并配置在上述 第1主面上;
导体层,其配置在上述保护盖上,并与上述外部连接用电极连接;以 及
绝缘层,其覆盖上述外部连接用电极、上述保护盖以及上述导体层,
上述导体层的表面被粗糙化,并且上述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是1~ 3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瓷株式会社,未经京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657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