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硬化型材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6614.0 | 申请日: | 2008-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2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G·伦高尔;A·哈巴克特;W·布尔;F·韦茨;A·克鲁朱伯;A·希德;B·拉格勒;W·布兰德斯塔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钢联克雷姆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10 | 分类号: | C21D1/10;C21D9/6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赵辛;梁冰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硬化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硬化型材且尤其是用于硬化滚轧成型的开口 型材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由DE 101 20 063 A1已知一种用于加工汽车用金属型材零部件的 方法,其中以带状提供的原材料输送到型材滚轧单元并且变形成滚轧 型材。在通过型材滚轧单元之前或之后使原材料或者说轧制型材电感 地加热到用于硬化所需的温度并且接着通过冷却单元淬火并硬化。通 过后置的精整单元将轧制型材输送到切断单元,它将轧制型材切断成 单个的型材零部件。
由DE 102 54 695 B3已知一种用于加工金属成形件的方法,其中 首先将由未硬化的可热成形的钢板制成的半成品通过冷变形工艺变形 成零部件毛坯。接着将毛坯在周边裁切成对应于要加工的零部件的边 缘轮廓。最后加热裁切的零部件毛坯并且在热变形模具中挤压硬化。 该零部件在热变形后已经具有所期望的边缘轮廓,因此省去最后的零 部件边缘裁切。
由DE 100 33 493 C2已知一个用于热处理汽车用冲击支座的装置, 它具有分级输送器用于导引多个冲击支座并有规律地且连续地在给定 的方向上输送冲击支座,还具有一个输送单元和一个导向单元,这两 个单元同样定位在步进输送器后面,其中存在一个热处理单元,它用 于加热冲击支座,还具有一个环形的感应线圈,而冲击支座由旋转和 运动单元导引到感应线圈中心,用于能够使冲击支座穿过感应线圈中 心导引。
由DE 197 43 802 C2已知一种用于加工金属成形件的方法,其中 该成形件由添加合金钢的钢材构成并且钢板的局部部位在少于30秒的 时间内带到600℃至900℃的温度,并且使由此局部热处理的板在挤压 模具中变形成成形件,然后在挤压模具中调质成形件。由此能够实现 具有不同硬度的底座的成形件。
由JP 20002 02085 A已知一个零部件,它按照所谓的特制的光亮方 法制成并且它具有一个部位,该部位以比相邻部位更高的强度构成。
由JP 2005330504A已知一个用于零部件的局部热处理,以及一个 为此设计的装置。
由DE 10 2004 046 119 A1已知一个一体地通过变形制成的薄板半 成品和一种用于加工它的方法,该薄板半成品具有不同强度的确定区 域。为了在确定的区域达到所期望的强度使确定的区域置于加热并接 着快速冷却。为了达到高的温度梯度规定,使用变形模具且尤其使用 轧制工具的冷却轧辊。
由US 4,482,793已知一个装置,用于感应地加热许多长度一致的 工件。
由钢材应用研究联合会的公开研究文献P584/2005年7月号已知, 在四角或者说四边形的开口的空心型材里面安装长柱形的矩形加强部 件(参见图35)。
此外已知,通过安置矩形的强化部件加强支座(参见图36)。
此外由钢材应用研究联合会的研究文献P584第74页已知,与专 利文献DE 197 43 802 C2类似,一个长形的空心型材在确定的部位中 硬化。
同样由钢材应用研究联合会2005年7月的研究文献P584第76页 已知,一个开口的型材以不同壁厚的长度构成,其中通过灵活地轧制 原材料的厚度实现这些不同的壁厚,其中在这里构成较厚的与较薄的 部位之间的过渡部位(参见图38)。
在按照现有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为了构成空心型材使用所谓的特 制的坯料,其中通过横截面由此改变厚度,垂直于型材纵向激光焊接 不同的钢板厚度或钢材品质(参见图39,40)。
此外已知在一个要加强型材的部位(参见图41,42)中在内部衬 入衬入体并且必要时固定,用于使材料在这个部位中加强。
此外也已知(参见图43,44),与上述实施例相反在外部使衬入体 设置在相应的型材上。
上述的现有技术在其不同的实施例中具有特有的缺陷。
加工所谓的特制光亮的、即尤其激光焊接的不同材料厚度或不同 材料品质的板存在缺陷,一方面焊缝可能带来不确定的硬化区,并且 还在各个部位之间经常存在突然过渡区。这导致这种薄板是相当昂贵 的,因为它们需要费事的加工。这些部件还必需特别准确地处理,由 此使焊缝在滚轧型材时和之后总是百分之百地放置在正确的位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钢联克雷姆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奥钢联克雷姆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66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