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6634.8 | 申请日: | 2008-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1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平野宗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37/02 | 分类号: | B62D37/02;B62D2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孙丽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空气 动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整流车轮罩内的空气流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
背景技术
有一种在汽车的车轮罩内的相对于车轮的前侧或车宽方向内侧固定缓冲板而构成的空气动力稳定器(例如,参考日本特表2003-528772号公报)。此外,还有一种英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265785号说明书中的技术已被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缓冲板从车轮罩突出,所以存在需避免与车轮的干涉等种种限制,故不易获得足够的整流效果。
考虑到上述事实,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整流车轮罩内部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1形态所涉及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具有以下结构:空气流冲撞壁,其位于车轮罩内的比车轮旋转轴心更靠车体前后方向后侧的位置,并向车宽方向延伸且朝向车体上下方向的下侧;下壁,其从该空气流冲撞壁的车体前后方向的后端部沿着车体上下方向朝向下方延伸设置;上壁,其从所述空气流冲撞壁的车体前后方向的前端部沿着车体上下方向朝向上方延伸设置,并且,由所述空气流冲撞壁和所述上壁所形成的角部,在车宽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中,相对于由所述空气流冲撞壁和所述下壁所形成的角部的车体前后方向上的突出高度,沿车宽方向逐渐变化。
根据此形态,随着车轮的旋转,产生从该车轮的后方向车轮罩内的空气流。此空气流的一部分与空气流冲撞壁冲撞。由此,空气流冲撞壁和下壁所形成的凹(槽)状部分周围的压力上升,从而抑制了空气流流入车轮罩。另外,因空气流冲撞壁位于比车轮旋转轴心更靠后方的位置,所以能够在上游(入口)侧抑制随车轮旋转而产生的空气流流入车轮罩,从而抑制流入车轮罩的空气从侧方被排出。
抑制随车轮旋转而产生的空气流流入车轮罩,从而抑制流入车轮罩的空气从侧方被排出。
并且,如上所述,在具有空气流冲撞壁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中,空气流冲撞壁和上壁的角部形成凸向车轮侧的凸部,易受旋转的车轮所卷起的飞石等的冲撞,但是,在本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中,上述凸部的突出高度沿车宽方向逐渐变化,所以能够减轻上述飞石等造成的损伤(损坏)。即,能够构成为,例如在突出高度低的部分增加对上述飞石等的冲撞的强度,或减小飞石等的冲撞概率。
由此,在本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中,能有效对车轮罩内进行整流。
上述形态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中,上述车轮罩形成为,车宽方向的内侧部分位于比车宽方向外侧部分更靠车体前后方向的后侧位置,由所述空气流冲撞壁和所述上壁所形成的角部,在包含车宽方向的内端在内的该车宽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中,所述突出高度以越靠近车宽方向的内侧越减小的方式逐渐变化。
根据此形态,例如与车轮包络线的关系方面,车轮罩为,车宽方向的内侧部分位于比车宽方向的外侧部分更靠车体前后方向的后方的位置。因此,在车轮罩的车宽方向内端,通常情况是由空气流冲撞壁、上壁(及将其角部从车宽方向内侧覆盖的内侧壁)形成顶部,但在本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中,因为没有形成上述顶部、或顶部的突出高度变低,所以能够减轻该顶部的损伤(损坏)。
上述形态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中,由所述空气流冲撞壁和所述上壁所形成的角部,在所述空气流冲撞壁的包含车宽方向的内端在内的该车宽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中,车体前后方向的前端部或后端部相对于车宽方向倾斜,从而使所述突出高度以越靠近车宽方向的内侧越减小的方式逐渐变化。
根据此形态,冲撞壁和上壁的角部的突出高度连续且逐渐变化,所以渐变结构的途中没有形成角部(段部)等。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具有能够有效整流车轮罩内的优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放大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为放大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为模式化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的简略整体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3为沿图1的3-3线的俯视剖视图。
图4为放大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的一部分的侧视剖视图。
图5A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所适用的汽车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66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出水限流片噪音降消结构
- 下一篇:走线架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