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06676.1 | 申请日: | 2008-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2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赤井竜彦;水口康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3/20 | 分类号: | F24F13/20;F24F1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装置 室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特别涉及室内空气的吸入口位于主 体的下表面的天花板设置型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设置于天花板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例如如专利文献1 所公开的那样,广泛公知有在主体的下表面具有吹出口的室内机。在专 利文献1的室内机中,用于变更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风向的水平挡板 设于吹出口附近。而且,在该室内机中,以延长从吹出口起的送风到达 距离的方式,使水平挡板以不同的两点为中心转动,由此,充分确保了 向水平方向吹出的空气的风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11135号公报
但是,在设置于天花板的室内机的主体中,除了吹出口以外,还形 成有室内空气的吸入口,在吸入口附近设有对吸入口进行开闭的面板。 为了提高室内机的设计性,该面板多采用在关闭吸入口时使面板和主体 比较平坦的面板。但是,在这种面板相对于主体转动而敞开吸入口的情 况下,需要增大面板和主体的连接间隙(っなぎ目),以使面板能够没有 问题地转动,所以,有损室内机的设计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需要增大面板和主体的连接间隙、 且不会损害设计性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在第1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是天花板 设置型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其中,室内空气的吸入口位于室内机的主 体的下表面,该室内机具有面板和面板驱动部。面板能够采取遮蔽吸入 口的关闭姿势、以及相对于关闭姿势倾斜来敞开吸入口的打开姿势。面 板驱动部使面板以如下方式动作:在面板从关闭姿势成为打开姿势时, 在面板下降到预定位置后,以预定的转动支点为中心转动。
根据该室内机,面板在从关闭姿势成为打开姿势时,首先下降到预 定位置,下降后以预定的转动支点为中心转动。由此,即使不增大面板 和主体的连接间隙,面板也能够转动而采取打开姿势。因此,不会损害 室内机的设计性。
第2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在第1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 面板在运转停止时采取关闭姿势,在运转时采取打开姿势。
根据该室内机,在运转时,即使不增大面板和主体的连接间隙,面 板也能够没有问题地转动而采取打开姿势,所以,不会损害运转停止时 的室内机的设计性。
第3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在第1或第2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 机中,面板驱动部具有第1转动支承部和第2转动支承部。第1转动支 承部设于面板的一端,在面板下降到预定位置后,第1转动支承部的一 部分成为预定的转动支点。第2转动支承部设于主体上,用于与第1转 动支承部嵌合以便支承第1转动支承部使其能够转动。
根据该室内机,面板首先下降到预定位置后,以设于主体的第2转 动支承部为轴进行转动。由此,即使不增大面板和主体的连接间隙,面 板也能够转动而采取打开姿势。
第4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在第3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 在第1转动支承部中形成有长孔。该长孔用于与第2转动支承部嵌合而 使第1转动支承部向主体的下方滑动。
当第2转动支承部与第1转动支承部的长孔嵌合时,第1转动支承 部下降长孔的量,由此面板下降。利用这种简单的结构,面板能够从关 闭姿势成为打开姿势。
第5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在第1或第2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 机中,面板驱动部具有导向部件。导向部件从面板向主体的内部侧突出, 用于将预定的转动支点连同面板一起向主体的下方引导。
根据该室内机,在面板从关闭姿势成为打开姿势时,转动支点通过 导向部件与面板一起下降。
第6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在第3~第5方面任一方面的空调装 置的室内机中,面板驱动部还具有多根第1线材以及第1升降部。第1 线材是用于利用第1直线上的多个点来吊起面板的线材。第1升降部进 行各第1线材的卷绕和放出。而且,第1升降部放出各第1线材,以使 面板采取打开姿势。
由此,在面板驱动部具有第1和第2转动支承部的情况下,能够减 轻面板的自重等对第1转动支承部和第2转动支承部施加的载荷,面板 能够稳定地采取打开姿势。并且,即使在面板驱动部具有导向部件的情 况下,面板也能够稳定地采取打开姿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66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视频变电站巡检质量认证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存储阵列负载均衡的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