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7259.9 | 申请日: | 200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2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冈田一也;香川早苗;神山亚矢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1/04 | 分类号: | F24F11/04;B01D46/00;B01D53/26;F24F6/00;F24F6/08;F24F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除湿功能和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没有同时具有除湿功能和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一般是包括 除去较大灰尘程度的过滤器的湿度调节装置。作为上述湿度调节装置的典型例 子,例如有利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湿度调节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 专利文献2)、利用吸附元件的湿度调节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湿度调节装置在进行除湿运转时用蒸发器使空气中 的水分结露来进行除湿,在进行加湿运转时用超声波加湿器来进行加湿。专利 文献2所记载的湿度调节装置在进行除湿运转时用蒸发器使空气中的水分结露 来进行除湿,在进行加湿运转时对储水箱中的水加热来进行加湿。此外,专利 文献3所记载的湿度调节装置具有旋转的圆板状吸附元件,在进行除湿运转时 使空气中的水分吸附于上述吸附元件来进行除湿,在进行加湿运转时对上述吸 附元件吹热风以排出水分来进行加湿。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4-1524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6-30767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11-241838号公报
发明的公开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湿度调节装置由于 优先将空调对象空间的湿度维持在设定湿度,因此即使空气处于污染状态,也 无法优先提供清洁的空气。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在湿度控制中也能以空气的净化 为优先的空气净化器。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一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对作为空气净化对象的空气清化对象空间进行 湿度调节和空气净化,包括:空气净化部;除湿部;加湿部;送风机;空 气净化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控制部。空气净化部净化空气,除湿部 从空气中除去水分以进行除湿,加湿部使从储水容器供给的水汽化来加湿。送 风机对空气净化部、除湿部和加湿部送风。空气净化度传感器检测空气清化对 象空间的空气的污浊度,湿度传感器检测空气清化对象空间的湿度。控制部进 行使空气净化部工作的空气净化运转、使除湿部工作的除湿运转和使加湿 部工作的加湿运转。此外,控制部基于空气净化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值 来控制送风机对除湿部或加湿部的送风量。
在上述空气净化器中,由于根据实际湿度与设定湿度的差和空气的污浊度 来增减对除湿部或加湿部的送风量,因此不但能按设定湿度运转,还能按空气 的污浊度运转,从而能以清洁的空气进行除湿或加湿。
第二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在第一发明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控制部根据 湿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湿度与设定湿度之间的湿度差或空气净化度传感器 所检测到的污浊度来控制送风机的转速,当空气净化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污 浊度表明需要增加对空气净化部的送风量时,控制部忽略上述湿度差而使 送风机的转速增加。
在上述空气净化器中,优先进行空气净化运转,例如在吸烟后等空气被污 染时,因为能尽快产生洁净的空气而让人感到舒适。
第三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在第一发明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控制部在进 行除湿运转时或加湿运转时,当判定为湿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湿度达到设 定湿度之后,基于空气净化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污浊度来进行空气净化运 转。
在上述空气净化器中,例如在人出入少的场所使用的时候,通过预先使其 运转,即使有人突然进入室内,也能提供舒适的湿度和洁净的空气。
第四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在第一发明的空气净化器的基础上,控制部从开 始除湿运转或加湿运转后到规定时间经过,基于湿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湿 度来进行除湿运转或加湿运转,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控制部基于空气净化 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污浊度来进行空气净化运转。
在上述空气净化器中,例如在会议等预定使用时间明确的时候,通过预先 使其运转,在进入室内时,能提供舒适的湿度和洁净的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72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