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程式传感器用的检测部及近程式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07286.6 | 申请日: | 200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2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丹羽正久;俵积田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36/00 | 分类号: | H01H36/00;H03K17/9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程式 传感 器用 检测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频振荡型的近程式传感器用的检测部及使用了该近程式传感器用的检测部的近程式传感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由金属体(导电体)或磁性体等构成的被检测体的近程式传感器,提议一种高频振荡型的近程式传感器。高频振荡型的近程式传感器具有由探测线圈和电容器的并联电路构成的LC谐振电路部。在该近程式传感器中,在被检测体接近了构成LC谐振电路部的探测线圈时,利用由电磁感应作用产生涡流损耗而使得探测线圈的电导(阻抗)变化这一现象进行被检测体的检测。即,由于在探测线圈的电导变化时LC谐振电路部的振荡条件也变化,故根据使LC谐振电路部振荡的状态,在LC谐振电路部的振荡停止或振荡振幅衰减为规定值以上时,判断为存在被检测体。为了在这种近程式传感器中提高被检测体的检测灵敏度而利用多个线圈的方法已经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将串联连接的多个(一对)线圈配置为夹持检测通路而相互对置的形状以增大线圈的电导的变化。
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在使用串联连接的多个线圈的情况下,在相同绕组(导线)的一部分形成有成为线圈的多个部分。由此,在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作为导线而使用较高价格的材料时,产生了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这种问题即使在使用并联连接的多个线圈的情况下同样也会产生。另外,在以往的近程式传感器中,由于探测线圈是由铜等的电阻温度系数大的材料形成的,故探测线圈的电导随着周围温度较大程度地变化,传感器特性根据周围温度变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2355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谋求检测灵敏度的提高又能谋求低成本化且传感器特性的温度依赖性小的近程式传感器用的检测部及使用该近程式传感器用的检测部的近程式传感器。
本发明相关的近程式传感器用的检测部具备:一个或多个探测部,其具有至少一组的一对探测线圈,所述一对探测线圈配置为使中心轴沿着与在规定的移动线路上移动的被检测体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并且夹入所述移动线路的形状;和电路块,其设置有振荡电路部,所述振荡电路部具有与探测部的探测线圈一起构成LC谐振电路的电容器并使该LC谐振电路振荡,所述近程式传感器用的检测部还具备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由导电性材料形成,串联或并联连接探测部的探测线圈并且将探测线圈连接到振荡电路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省略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近程式传感器用的检测部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近程式传感器用的检测部的使用例的图。
图3是使用了图1所示的近程式传感器用的检测部的近程式传感器的电路框图。
图4是表示对铜、铜-镍合金及铜-锰合金评价了电导的温度依赖性的实验结果的图。
图5是省略了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近程式传感器用的检测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省略了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近程式传感器用的检测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省略了图6所示的近程式传感器用的检测部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近程式传感器例如用于检测车辆等的自动变速器的油压控制装置所使用的线性电磁阀是否正常工作。例如如图2(a)、(b)所示,油压控制装置具有设置了驱动用油(未图示)的流路210的装置主体200,且在装置主体200的流路210内具备移动体100。在该移动体100中设置有能与移动体100一起移动的被检测体110。该被检测体110是具有比移动体100半径更大的半径的圆盘状物体(即、形成为上述面内的截面积与移动体100的截面积不同的形状的物体),且形成为其中心轴与移动体100的中心轴一致的形状。且有,移动体100及被检测体110在与中心轴正交的面内的截面形状都形成为正圆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72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邮袋分路贮存自动开拆倒袋装置
- 下一篇:服装套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