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薄膜黏贴到曲面基片上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7293.6 | 申请日: | 200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5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克里斯汀·博韦;让-保罗·卡诺;保罗·勒非拉斯特;安托万·马斯马蒂 | 申请(专利权)人: | 依视路国际集团(光学总公司);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29C63/16 | 分类号: | B29C63/16;B29D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膜 黏贴 曲面 基片上 方法 | ||
1.一种将最初基本平坦的功能薄膜(4)黏贴到基片(10)的弯曲表面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变形步骤,其中,使所述功能薄膜(4)变形,且通过调整的连接装置使所述功能薄膜保留在可变形的辅助膜状物(1)的一个表面上,以便所述功能薄膜的形状根据所述膜状物的变形而变化,所述功能薄膜保持与所述膜状物平行,仅所述辅助膜状物由机械装置在其四周边界支撑,所述功能薄膜仅通过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辅助膜状物接触,并且在所述变形步骤中,所述连接装置进一步地被调整以使得所述功能薄膜(4)的一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膜状物(1)局部地平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变形步骤中,所述功能薄膜(4)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膜状物(1)的移动是自由的,且所述功能薄膜或者所述膜状物不受外界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毛细液层或者黏弹性粘合材料层(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液体,所述液体的沸点比所述方法实施时的温度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黏弹性粘合材料层,其包括压敏粘合材料。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状物(1)比所述功能薄膜(4)大,以使得在所述变形步骤中,所述功能薄膜的外围边(D)在所述膜状物的外围边(E)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的膜状物(1)的直径大于所述功能薄膜(4)的最大直径。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状物(1)相对于所述变形的机械强度大于所述功能薄膜(4)相对于所述变形的机械强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状物(1)的杨氏模量与厚度的乘积(组合)大于所述功能薄膜(4)的杨氏模量与厚度的乘积(组合)。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状物(1)包括单质材料层,其材料选自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膜状物(1)的两个面之间产生气压差来使其变形,其中一个所述膜状物的所述面支撑着所述功能薄膜(4)。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把缓冲垫按压抵靠在所述膜状物的相对于所述功能薄膜的反面上,使所述膜状物变形。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一个在所述变形步骤中,相对于所述功能薄膜(4)固定的中间薄膜(3),所述中间薄膜的一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膜状物(1)局部地平行移动,
所述中间薄膜在所述变形步骤后适于允许所述膜状物(1)一方面从一个包括所述功能薄膜(4)的组件(21)上分离,且另一方面从所述中间薄膜(3)上分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薄膜(3)进一步适于通过剥离从所述功能薄膜(4)分开。
1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薄膜(4)包括带基薄膜和选项地由所述带基薄膜支撑的至少一个功能层(4a),所述带基薄膜其自身或与所述功能层(4a)结合拥有下列防护功能中的至少一种:防光降解或防光氧化功能、抗冲击功能、抗刮伤功能、防反射功能、偏光功能、色彩过滤功能、光敏变色功能、抗静电功能、抗污渍功能、由复杂的像素化或微观化结构所产生的功能,其中所述的像素化或微观化结构是指一种特殊的单元结构。
1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薄膜(4)包括至少一个其包含的单元并列平行于所述功能薄膜一个面的单元结构。
1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步骤包含在所述功能薄膜(4)预成型的步骤中,所述预成型步骤在将所述功能薄膜覆盖于所述基片(10)上之前被执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依视路国际集团(光学总公司);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未经依视路国际集团(光学总公司);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729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