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细分飞机或航天器的耐压舱壁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7542.1 | 申请日: | 2008-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1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斯蒂芬·米斯歇赖特;安德烈亚斯·斯蒂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空中客车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10 | 分类号: | B64C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齐葵;王诚华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细分 飞机 航天器 耐压 方法 | ||
1.一种用于将飞机或航天器细分成内压区(102)和外压区(104)的耐压舱壁(100),包括:
压板(106),该压板(106)具有形状与所述飞机或航天器的内轮廓(108)相对应的边缘(110);
将所述边缘(110)能够倾斜地支撑在所述内轮廓(108)上的支撑装置(112、302),其中所述压板(106)的边缘以环形元件(116)为界,该环形元件(116)具有L形型件并沿所述外压区(104)的方向和机身的径向方向支撑所述压板(106),并且其中所述支撑装置(112、302)通过拉伸载荷能纵向拉伸;和
密封所述边缘(110)与所述内轮廓(108)的密封件(1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舱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12、302)被构造为在所述压板(106)与所述飞机或航天器的蒙皮之间传递力而没有弯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舱壁,其特征在于,还提供环形元件(116),该环形元件(116)沿着所述压板(106)的边缘(110)与所述压板(106)毗邻,所述支撑装置(112、302)将所述环形元件(116)支撑在所述内轮廓上,并且,所述密封件密封所述环形元件(116)与所述内轮廓(10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压舱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元件(116)包括钢、钛、铝或碳纤维增强塑性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耐压舱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元件(116)的L形型件具有:
在所述压板(106)上在所述外压区(104)侧平行于所述压板(106)延伸的第一型件支腿(200);和
沿所述压板(106)的所述边缘(110)垂直于所述压板(106)延伸的第二型件支腿(202)。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耐压舱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06)被构成为通过所述内压区(102)与所述外压区(104)之间的压力差(206)保持 在所述环形元件(116)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耐压舱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06)被铆接、螺纹连接或粘接到所述环形元件(11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舱壁,其特征在于,还提供朝所述内压区(102)支撑所述压板(106)的反向支撑件(11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舱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12、302)包括至少一个从所述压板(106)的所述边缘(110)沿所述飞机或航天器的蒙皮(120)的内表面(204)延伸到所述内压区的拉片(112);所述拉片(112)在一端紧固到所述压板(106)而在另一端紧固到所述蒙皮(1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耐压舱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片(112)通过铆钉(122)紧固到所述蒙皮(120)。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耐压舱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片(112)在所述飞机或航天器的桁条(124)下方紧固到所述蒙皮(12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舱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12、302)包括至少一个铰接元件(302),该铰接元件(302)具有:
紧固到所述压板(106)的所述边缘的第一铰接臂(304);和紧固到所述飞机或航天器的蒙皮(120)的第二铰接臂(306)。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耐压舱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臂(306)紧固到在所述外压区(104)中增强所述蒙皮(120)的增强元件(308)。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耐压舱壁,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元件(302)还包括连接螺栓(310),该连接螺栓(310)在紧固所述第一铰接臂(304)的区域中基本上沿着与所述压板(106)的所述边缘(110)相切的方向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耐压舱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310)包括钢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空中客车作业有限公司,未经空中客车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754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