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载系统的无线带内信令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8517.5 | 申请日: | 2008-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9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K·伯明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尔比奎特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3/42 | 分类号: | H04M3/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杨勇;郑建晖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载 系统 线带 内信令 | ||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07年10月20日递交的第60/981,487号美国临时 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版权公告
2007-2008Airbiquity公司本专利文件公开内容的一部分包括 受版权保护的材料。版权所有者不反对任何人复制专利文件或专利公开 内容,因其记载在专利和商标局的专利文件或纪录中,但此外保留全部 版权。37CFR§1.71(d)。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上的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设备,其使用数字无线 远程通信网络的语音信道,以获取应急、接待和其他服务。
背景技术
无线电信的覆盖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已经变得普及,尤其是在工业化 国家。同样,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缺少传统铜线远程通信基础设施的整 个区域已经跳过传统技术而替代地发展了无线技术。现代无线网络提供 了一系列语音和数据服务。上述服务的技术细节可以在许多地方获得, 例如,在3GPP标准组织的网站www.3gpp.org上。
但是,一些无线数据服务是缓慢的,且其覆盖是不连续的。相比之 下,无线语音服务易于具有高质量,且在人所到之处几乎都可以获取。 我们所提及的“带内”通信意指在语音信道中,区分于数字信道中、控 制信道或其他非语音无线信道中。语音信道的特征在于特定的性能特 征。例如,基于正常的人声,仅需要收发相对较窄范围的音频频率。实 际上,已知的是,复杂的压缩和编码技术能够非常有效地在数字无线网 络中发送和接收人声。但是,这些语音编码器或“声码器”——通常以 软件、DSP芯片等实现——完全不能很好地传输非语音的声音。相反地, 它们被仔细地设计以过滤掉非语音信号。
在第6,144,336号美国专利中也可以获得相关的信息,其以引证 方式被纳入本说明书。另外的公开内容可以在第6,690,681号美国专 利中找到,其也以引证方式纳入本说明书。最后,另外的相关公开内容 出现在第6,493,338号美国专利中,其也以引证方式纳入本说明书, 如同被全部阐述。前述专利归本申请的受让人所有。
将通过下述结合附图进行的对优选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来阐明本 发明的其他方面和有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图解了用于无线语音呼叫——也即无线远程通信网络中的 电话呼叫——的典型话路的简化方块图。
图2是示例性的车载系统(IVS)的简化方块图。
图3是图解了带内调制解调器检测方案的随时间变化的进程的图 示。
图4是图解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应用调频音调的、改进 的带内调制解调器检测方案随时间变化的进程的图示。
图5是图解了传输两类初始信号,并侦听两类应答信号的向后兼容 的服务器的进程的图示。以这样的方式能够识别IVS的调制解调器类 型。
具体实施方案
图1是图解了用于无线语音呼叫——也即无线远程通信网络中的 电话呼叫——的典型话路的简化方块图。来自麦克风的模拟语音信号通 过A/D转换器被数字化,并接着馈给至编码算法的声码器(8000样本/ 秒)。编码器产生压缩数据包(通常是每20毫秒的音频帧一个包)并将 这一数据流馈给至无线电发射机。在另一方面,无线电接收机将所述包 传递至解码算法,解码算法接着将原始语音信号(非完美地)重建为 PCM流。该PCM流最终被转换回模拟电压,该模拟电压接着被施加至扩 音器。
使用这一类型的系统,通过仔细选择频率、时序,以及使用特殊技 术——通过使信息“看起来像”人声数据而“欺骗”声码器使之传输该 信息——可以“带内”传输适中数量的数据(这里我们指用户数据,而 非声码器话语数据)。这一类型的数据通信——其使用了无线系统的语 音信道——有时被称为“带内信令(signaling)”。它可以用硬件或软 件执行,借用传统“陆线”通信中所熟悉的“调制解调器”这一术语(调 制器-解调器),所述硬件或软件被称为“带内信令调制解调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尔比奎特公司,未经爱尔比奎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85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