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声音优化的流体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8639.4 | 申请日: | 2008-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9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马蒂亚斯·卡德莱尔;卡尔·埃克;迪特尔·哈吉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10 | 分类号: | F02M37/10;F02M3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李慧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音 优化 流体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声学上优化的流体管道,用于泵与泵预滤器 之间的流体输送。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在声学上优化的流体管道 的燃油过滤器单元和燃油泵单元。
背景技术
用于将燃油从油箱输送至发动机的燃油输送单元通常安装在 机动车的油箱中。这种燃油输送单元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燃油泵; 泵预滤器;以及防漩流箱,燃油泵设置在该防漩流箱中,从而即使 在行驶经过转弯处时或是在车辆处于倾斜状态时,泵也不会无润滑 运转。
预滤器在燃油泵之前接入。该预滤器在燃油被从泵抽向发动机 之前过滤了燃油。这种泵预滤器可以设置在防漩流箱的底部中,从 而泵将燃油通过在防漩流箱的底部中的预滤器抽出。然而在这种布 置的问题在于,仅仅将防漩流箱的底面用作过滤器面。这种方案因 此仅适合用于较小的发动机。
可替换地,既可以将泵也可以将泵预滤器设置在防漩流箱的内 部中。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具有至少一个拉长的形状的泵垂直于防 漩流箱的底部在防漩流箱中竖立。泵的吸入口在该结构中通常设置 在防漩流箱的底部附近的其下部区域中。预滤器和泵入口通过流体 管道彼此连接。燃油由泵预滤器流向外部,随后被流体管道引导入 通道中,以便随后在泵下方,基本上垂直向上引导入泵中。泵预滤 器可以在其形状方面匹配于在防漩流箱中的空间情况。
本发明应用于后面一种结构中,在其中预滤器并不设置在防漩 流箱的底部中。
燃油泵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工作。汽油泵可能是机动车中的可听 到的和干扰性的噪声的来源。也就是说,通过泵的工作过程燃油泵 从其抽吸口中发射压力波,燃油输送装置的其他部分可能引起共 振。这导致了在机动车中的干扰性的噪声。
在燃油输送单元中,燃油泵如上述地基本上垂直于防漩流箱的 底部设置,并且泵预滤器并不设置在防漩流箱的底部中,则在这种 燃油输送单元中,还可以在将泵预滤器与泵连接在一起的流体管道 中产生或加强这种噪声。这些流体管道也就这样来设计,即泵设置 在通常设计为圆柱体形状的泵接头上。在圆柱体的面对泵的端部 上,根据现有技术在流体管道中设有冲击板。由于抽吸口的冲击板 面对泵的抽吸口设置,因此由泵从抽吸口中发出的压力波或压力冲 击直接撞击到冲击板上。这由此引起了共振并产生了可听到的噪 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将预滤器与燃油泵连 接在一起的流体管道,在该管道中,燃油过滤器的尺寸并不受到防 漩流箱的底面的限制,尽管如此其还安静地、也就是说不发出噪声 地或与现有技术相比发出更少噪声地工作。
该目的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即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管道;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油过滤器单元;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 燃油泵单元;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燃油输送单元。流体管 道的和燃油输送单元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在各自的从属权利要求中 给出。
根据本发明,流体管道用于在泵预滤器和泵之间输送流体。泵 可以利用其抽吸口或排出口连接至流体管道的泵接头。该泵接头与 可流过流体的通道连接,在该通道的另一侧上可连接泵预滤器。此 外,通道可通入过滤器接口中。过滤器接口可以设计为简单的开口 或具有用于连接过滤器的另外的部件。流体管道也可以设计为预滤 器的组成部分,并与该预滤器一体连接。
用于连接泵的泵接头一方面具有泵连接开口,燃油经过该开口 从泵中流出或流向泵。泵接头还具有底部,该底部设置在泵连接开 口相对面。泵连接开口首先位于一平面中并可以设计为圆形的,以 用于连接圆形的抽吸口或排出口。当底部也具有圆形的边缘时,尤 其有利于实现制造的简单化。底部可以但不必是平坦的,并且可以 平行于泵连接开口放置。底部的直径基本上等同于泵连接开口的直 径。在这种情况下,泵接头优选地在泵连接开口与底部之间具有圆 柱形的壁,该壁具有用于通道的开口。
现在,根据本发明由此来减少由泵发出的噪声,即泵接头的底 部具有至少一个阻尼区域,该阻尼区域抑制了在流体中指向该区域 的、也就是说撞击到该区域上的振动。基本上在底部的方向上发出 的并且撞击到其上的泵的振动也就由该区域来抑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86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