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纸制品的纸厚度和表面特征的造纸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8718.5 | 申请日: | 2008-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9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R·巴雷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斯顿约翰逊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1/00 | 分类号: | D03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周建秋;王凤桐 |
地址: | 美国南***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纸制品 厚度 表面 特征 造纸 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纸织物,该造纸织物能够改进和提高在该造纸织物上形成的纸制品的纸厚度和表面特征。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在纸张成形过程中使纸制品具有纸厚度和表面特征的织物,以及用于通过空气穿透干燥(through-air drying(TAD))单元传送纸张的织物。
背景技术
已知提供有成形织物,其中,所谓的BE纱线或松密度增强纱线周期性地插入到PS编织物中;这些纱线可以以规则或者不规则的间隔插入,并且占PS纬纱的10%至50%。所述纱线的垂直尺寸至少为织物的PS中的“规则”纬纱的垂直尺寸的1.25倍。可以使用两组或更多组这种BE纱线。织物结构可以包括:至少一组机器方向的纱线,至少一组机器横向的纱线,和大量BE纱线。这种织物可以有多层结构并包括多对自粘合纬纱(intrinsic weftbinder yarns),或者所述织物可以为经纱三个一组排列的多层织物。
多层纸巾成形织物也是公知的,该多层纸巾成形织物构造为:通过在织物的PS中至少两个纱线之间提供不同的表面特征,从而使在该成形织物上成形的纸制品具有松密度。例如,通过在成形表面的相同轮廓处使用至少两个不同直径、尺寸或形状的纬纱,就可以形成凹穴区域(pocket area),以增加表面面积,改进表面特征,并使纸巾或纸巾制品具有其他所需的性质。
在造纸表面上具有不同尺寸纱线的其他造纸织物也是公知的,其目的主要是增加造纸机上的造纸织物的寿命和运转性。
纸张厚度和表面特征是纸巾和纸巾制品的非常重要的特征,因而松密度和吸收能力也是非中重要的特征。造纸机织物制造商(Paper machine clothingmanufacturers)努力想要设计出在织物的造纸表面中引入高度差(表面特征)的织物,这是因为,正是这些高度差才在纸制品上形成了凹穴和突起,而该凹穴和突起又导致纸张纤维密度的不同,并增大纸张的表面面积。与其他因素相比,这些因素有助于形成具有吸收性的纸制品。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织物已经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这使得本发明的发明人意识到,(从松密度和吸收能力的观点来看)纸制品更加需要更大的凹穴和突起,而不是数量更多但相对较小的凹穴和突起。公知的是,纸张均匀度(即,造纸纤维相对均匀的分布)会使纸制品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其他所需的物理性质。而现有技术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就是,为了使纸张具有所需的松密度效果,织物设计为该织物具有相对较多的“打开”和“关闭”区域;这就导致纸张不均匀的排水,以及因此不均匀的成形结构。
本发明意识到这些缺点,并想要提供一种织物,该织物能够形成更大的凹穴,因此能够以纸制品的相同的基础重量,改进纸制品的纸厚度和表面特征,并增大表面面积,同时通过减缓所述织物中的直接排水,从而保持纸张的均匀度和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能使有吸收能力的纸制品具有纸厚度和表面特征并改进其纸厚度和表面特征的造纸织物,所述纸制品如在所述造纸织物上形成或传送的纸巾或纸巾纸。所述织物包括一个或多个经纱系统和至少第一纬纱系统和第二纬纱系统,所述经纱系统和纬纱系统相互交织,从而形成具有纸侧表面和机器侧表面的织物,纸制品在所述纸侧表面上形成和/或传送,机器侧表面在使用中用于与造纸机的支撑元件移动接触。所述至少第一纬纱系统和第二纬纱系统有不同尺寸的纱线,每个纱线根据所述纸侧表面中的不同的图案而进行编织。所述第一纬纱系统中的纱线的垂直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纬纱系统中的纱线的垂直尺寸;并且,所述第一纬纱系统中的纱线与所述经纱相互交织,从而在所述纸侧表面上形成多对相邻的纤维支撑纱线连接部。每个连接部的长度都由与纬纱相互交织的经纱的数量来决定,该经纱的数量一般为1到4之间(但也可能是其他数字)。优选地,每对连接部与位于相同纬纱上(即,在CD上)的相邻对连接部被用于形成第一对连接部的所述经纱相同数量的经纱分开。第二纬纱系统中的纱线位于第一纬纱系统中各个连续纬纱之间(即,在MD上),该第二纬纱系统中纱线的数量范围优选为至少从1至6。第一纬纱系统纱线上的一对纤维支撑纬纱连接部与下一相邻第一纬纱系统纱线通过至少1条第二纬纱系统的纱线而分开,所述第一纬纱系统纱线的一对纤维支撑纬纱连接部和下一相邻第一纬纱系统纱线的一对纤维支撑纬纱连接部一起构成一组具有4角长方形的纤维支撑连接部。这四个纱线连接部在形成或传递于所述织物上的纸制品上形成低纤维密度突起。在织物上4个角之间以及长方形之间形成凹陷或凹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斯顿约翰逊公司,未经阿斯顿约翰逊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87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