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多振子天线的馈电网络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9846.1 | 申请日: | 200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6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M·格特尔;M·博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瑟雷恩工厂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21/08 | 分类号: | H01Q21/08;H01Q3/3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赵科 |
地址: | 德国罗***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多振子 天线 馈电 网络 | ||
1.一种多振子天线,具有至少两个互相错开设置的辐射器,并且具有用于为辐射器馈电的网络,其中所述网络包括在分配电路和/或汇总电路和相关辐射器的连接位置之间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包括至少两个不同类型的以不同相速度为特征的同轴电缆。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相对于至少一个其他同轴电缆具有低相速度的同轴电缆在整个长度上被设置在分配电路和/或汇总电路和相应辐射器或相应辐射器组的连接位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相对于至少一个其他同轴电缆具有低相速度的同轴电缆只在部分长度上被设置在分配电路和/或汇总电路和相应辐射器或相应辐射器组的连接位置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多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辐射器的连接位置和/或至少一个辐射器组的分配电路和/或汇总电路与馈电导体侧相应的分配电路和/或汇总电路相距较小的距离,并且与至少一个其他辐射器的至少一个其他的相对于馈电导体远离的连接位置或其他分配电路和/或汇总电路相比,该与馈电导体侧相应的分配电路和/或汇总电路相距较小的连接位置以具有更低相速度的同轴电缆至少在分段线路上与馈电导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多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同轴电缆相对于其他同轴电缆具有更低的相速度,使得经由该同轴电缆馈电的辐射器和/或辐射器组在避免电缆回线的情况下被馈电。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多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辐射器或辐射器组以不同相位被馈电,并且为了缩短在分配电路和/或汇总电路和连接位置之间的总电缆长度,用于为至少一个其他辐射器或至少一个其他辐射器组馈电的至少一个同轴电缆至少在部分长度上包括具有低相速度的同轴电缆。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多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至少三个辐射器或辐射器组以不同相位被馈电。
8.根据权利要求6的多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用于为所述至少一个其他辐射器或所述至少一个其他辐射器组馈电的两个同轴电缆至少在部分长度上包括具有低相速度的同轴电缆。
9.根据权利要求7的多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用于为所述至少一个其他辐射器或所述至少一个其他辐射器组馈电的两个同轴电缆至少在部分长度上包括具有低相速度的同轴电缆。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多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具有不同相速度的同轴电缆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多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具有不同相速度的同轴电缆具有不同的内导体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多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具有不同相速度的同轴电缆具有按照螺旋线形式形成和/或卷曲的内导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多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具有不同相速度的同轴电缆包括不同的外导体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多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被卷曲和/或被螺旋形卷曲。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多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还包括用于可调节的辐射摆动的移相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多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还包括功率分配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多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具有不同相速度的同轴电缆被延长或缩短。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多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具有不同相速度的同轴电缆被延长或缩短n*360°,其中n=1、2....。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多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同轴电缆以不同相速度以相旋转180°被延长或缩短。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多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同轴电缆在接收和/或发射反相后的信号时以不同相速度以相旋转180°被延长或缩短。
21.根据权利要求19的多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缆被延长或缩短180°+n*360°,其中n=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瑟雷恩工厂两合公司,未经凯瑟雷恩工厂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984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