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频铁损低的无方向性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10837.4 | 申请日: | 200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1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森本康秀;石塚清和;竹田和年;新井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8/12;C21D9/46;C23C2/1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 铁损低 无方 向性 电磁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马达的磁芯(铁芯)材料使用的、高频铁损低 的无方向性电磁钢。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环境保护和节省能源的角度考虑,人们提高了对电动汽 车的关注;对驱动用马达要求高速转动和小型化;同时驱动频率达到了 800Hz左右。
而且,由于在驱动时会有数倍于驱动频率的高频成分叠加在驱动频 率上,所以作为马达的磁芯材料的无方向性电磁钢板在要求其具有能实 现高速转动和小型化的机械特性的同时,还要求在400Hz~2kHz的高 频区域具有优良的磁特性,特别是具有优良的铁损特性。
在铁损中,有过流损耗和磁滞损耗,过流损耗与板厚的平方成正比, 与电阻率成反比。因此,为了降低过流损耗,以前人们尝试过的方法有: (i)降低板厚;和/或(ii)提高Si量和/或Al量,以便在提高电阻率 的同时,提高钢板的强度(转子的刚性)。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限定Si量和Al量之间的比率、 以及W10/400(W/kg)和板厚之间的关系的无方向性电磁钢板。专利文献 1的无方向性电磁钢板可以在400Hz附近降低铁损,但在频率超过 400Hz的频率区域中,其铁损特性不一定良好,不适合用作在800Hz左 右、或者更高的频率区域进行驱动的马达磁芯(铁芯)材料。
如上所述,为了降低过流损耗,(i)降低板厚、同时(ii)提高Si量 和/或Al量是有效的,但钢中的Si量和/或Al量的增加会降低钢板的加 工性能,阻碍钢板的薄板化。因此,仅仅考虑增加钢中的Si量和/或Al 量,不能在工业上稳定地生产出在800Hz左右、进而在超过1000Hz的 频率区域的铁损特性得以改善的材料。
为了在800Hz左右、进而在超过1000Hz的频率区域,开发出铁损 特性优良的薄的无方向性电磁钢板,需要具有新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如下的制造磁特性优良的无方向性电 磁钢板的方法:在冷轧钢板的单面或双面,用热浸镀或熔融盐电镀的方 法形成Al镀膜或Al-Mn合金镀膜,接着进行合金化退火。
专利文献2的方法用于谋求降低商用频率区域的特性即铁损W15/50 (用50Hz的交流电、在最大1.5T的条件下进行磁化时,每1kg的电能 损耗)。而且,为了达到该目的,在“镀覆-合金化退火”这一方法中, 对于具有提高电阻作用的Al和/或Mn,使其至少在整个镀膜中与Fe 合金化,或优选使Al在整个钢板中均匀扩散。但是,根据该方法,也 不能降低在高频区域的铁损。
专利文献1:特开2007-2470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07-2588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降低无方向性电磁钢板的高频铁损为课题,其目的在于提 供一种在400Hz~2kHz的高频区域可以用作驱动的马达磁芯(铁芯) 材料的无方向性电磁钢板。
本发明人着眼于在400Hz~2kHz的高频区域仅从钢板表面到50μm 左右的深度流过涡流的情况,就增加从钢板表面到50μm深度的区域的 电阻的方法进行了潜心的研究。
在镀覆了数十μm厚的Al镀膜后采用退火使该镀膜合金化的方法会 带来Al镀覆成本的增加。当使Al在整个钢板上进行均匀扩散时,由于 也会使Al扩散至在高频下使用时不会流过涡流的表层部以外,所以扩 散到中心部的Al在高频用途中是没有用处的。本发明人发现,如果在 钢板表面镀覆电阻增加率大的Al,并使Al扩散渗透到适当的深度,从 而从钢板表面到预定深度形成Al的浓度梯度,则可以降低高频铁损。
本发明就是基于上述认识而完成的,其要点如下所述。
(1)一种高频铁损低的无方向性电磁钢板,其在厚度方向具有Al 的浓度梯度,该无方向性电磁钢板的特征在于:作为整个钢板,以质量 %计含有C:0.005%以下、Si:2%~4%、Mn:1%以下以及Al:0.1%~ 8%,剩余部分包括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并且在板厚方向的Al浓度 (质量%)满足下式(1):
0.1<(Xs-Xc)/t<100 (1)
Xs:钢板表面的Al浓度(质量%),
Xc:钢板中心的Al浓度(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08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模具的注塑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瓶盖模具的合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