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电偶延伸导线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11583.8 | 申请日: | 200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1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理查德·F·孔蒂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利氏电子耐特国际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7/10 | 分类号: | G01K7/10;G01K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丁业平;张天舒 |
地址: | 比利时*** | 国省代码: | 比利时;B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电偶 延伸 导线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10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 60/982,292的优先权,其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用于高温测量的热电偶通常由诸如铂之类的贵金属和铂合金制 成。最为常见的热电偶为:(1)R型热电偶,其具有由铂和13%的 铑构成的正极引线材料,以及由铂构成的负极引线;(2)S型热电 偶,其具有由铂和10%的铑构成的正极引线材料,以及由铂构成的负 极引线。
贵金属热电偶的缺点在于其成本高,其成本与铂以及铂/铑热电 偶线的长度成正比。
在工业环境中,基准接点(reference junction)所处的仪表位置 通常距离热电偶较远。尤其是,当对熔融金属的温度进行测量时,用 于测量热电偶的电动势(emf)输出的仪表通常与热电偶的测量接点 相距很远,例如距离达100英尺。将贵金属热电偶与测量接点之间的 距离延长至100英尺或更远会使费用极为昂贵。另外,(例如)当热 电偶仅用于某一种或某些测量时,如通常那样将其用于熔融金属的温 度测量时,使用延长至100英尺或更远的贵金属热电偶其费用甚至会 变得更为昂贵。
对于使用贵金属热电偶来测量熔融金属温度的测温系统,其通常 通过如下方式将贵金属热电偶线的长度最大程度地缩短,所述方式 为:在通常称作传感器或探针的连接装置中,利用由价格较低的金属 /金属合金制成的连接导线,将热电偶与远处的测量仪器连接在一起。 通常将这种连接导线称作延伸导线(extension wire)。
通过如下方式,可将延伸导线用于热电偶和远距离测量仪器间的 连接,同时仍维持大多数应用可接受的测量精度,所述方式为:(1) 对延伸导线的热电特性进行选择,使得在延伸导线的整个工作温度范 围内,延伸导线的热电特性和与延伸导线相连接的贵金属热电偶的热 电特性基本相同;并且(2)将正极热电偶线与正极延伸导线的接点 以及负极热电偶线与负极延伸导线的接点维持为相同的温度。在这些 条件下,在基准接点测得的电压理想上仅为测量接点与基准接点之间 的温度差值的函数,而与在热电偶线与延伸导线连接处所形成的接点 的温度无关。常规上,用以连接贵金属热电偶的正极热电偶引线的延 伸导线由纯铜制成,而与负极引线连接的延伸导线由铜-镍合金制成。 在美国专利No.3,926,681和US 4,002,500中,阐述了选择特定种类 的材料,以使得某一种类型的延伸导线的热电特性与贵金属热电偶的 热电特性相匹配,从而将由热电偶与延伸导线之间的热电特性失配所 带来的误差降至最低。在“Manual on the Use of Thermocouples i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热电偶测温使用手册),ASTM Pub.470B, 1981,27-35页中,对由热电偶与延伸导线的接点处的温度差所导致的 测量误差进行了阐述,其中该接点处的温差是由于延伸导线与热电偶 元件之间的热电特性失配所造成的。
如上所述,热电偶和延伸导线的正、负极接点(下文中称作中间 接点(intermediate junctions))之间的温度差会导致热电偶emf的测量 误差。现有技术中未曾讨论的是:这种中间接点之间的温度差可能是 由于从正极中间接点流向相应的温度较低的基准接点的热流与从负 极中间接点流向相应的温度较低的基准接点的热流这二者不同而造 成的。在这两个接点接收相等的热量输入的条件下,这种热流差异会 导致其中一个接点明显变冷。该温度差随着热电偶(更具体为中间接 点)在暴露于高温环境而导致热量不断增加的状态下所经历的时间成 比例地增加。
提高贵金属温度测量方法的精度、尤其是提高熔融金属的温度测 量精度在工业上是有经济效益的。因此,降低从热电偶与延伸导线的 接点流过热电偶延伸导线的差分热流是有利的。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利氏电子耐特国际股份公司,未经贺利氏电子耐特国际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15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