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处理信号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11750.9 | 申请日: | 200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9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吴贤午;姜洪究;李昌宪;新相煜;郑亮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延世大学工业学术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G10L19/00 | 分类号: | G10L19/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焕生;谢丽娜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处理 信号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特别涉及用于根据信号的特性用适当的方案对信号进行编码或解码的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音频编码器能够以超过48kbps的高比特率提供高声音质量的音频信号,同时,语音编码器能够以低于12kbps的低比特率有效地对语音信号进行编码。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根据现有技术的音频编码器处理语音信号是低效的。而且,根据现有技术的语音编码器不足以处理音频信号。
技术方案
因此,本发明针对于一种用于处理信号的装置及其方法,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引起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处理信号的装置及其方法,由此可以分别根据诸如语音信号、音频信号等的具有不同特性的信号的特性用最佳方案对信号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处理信号的装置及其方法,由此可以用最佳方案对兼具语音和音频信号的特性的信号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处理信号的装置及其方法,由此可以完全且高效地对包括语音信号、音频信号等的各种信号进行处理。
有益效果
因此,本发明提供以下效果或优点。
首先,通过语音编解码方案对具有语音信号的特性的信号进行解码,并通过音频编解码方案对具有音频信号的特性的信号进行解码。因此,可以自适应地选择与每个信号特性匹配的解码方案。
其次,由于对应于编解码方案的比特率被根据特性强度而分配给兼具语音和音频信号的特性的信号,所以可以自适应地选择最佳解码方案。
第三,由于每帧改变模式,所以解码方案和分配给解码方案的比特率根据时间流自适应改变。
第四,由于解码方案自动改变,所以可以分配最佳比特率且可以改善编解码质量。
附图说明
用来提供对本发明进一步理解的附图被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号编码装置的配置图;
图2是用于示意性地解释调频分析处理的图示;
图3是调制频谱图的图示;
图4是用于解释用于编解码方案的模式的图示;
图5是用于解释帧间模式改变的图示;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编码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编解码性能的图示;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号解码装置的配置图;以及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解码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后面的说明中得到阐述。本发明部分地通过说明而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对本发明的实践而了解到。本发明的目标及其它优点将由在书面说明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及依照本发明的目的,如本文所体现和广泛描述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处理信号的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接收模式信息、并根据该模式信息使用第一编解码方案和第二编解码方案中的至少一个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编解码,其中,所述模式信息是用于指示规定模式对应于至少三个模式中的哪一个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所述模式包括用于使用第一编解码方案的第一模式、用于使用第一编解码方案和第二编解码方案两者的第二模式;以及用于使用第二编解码方案的第三模式。
根据本发明,所述模式信息被表示为至少两个标志信息。
根据本发明,所述模式信息还包括被分配给第一编解码方案和第二编解码方案中的每一个的比特率信息,并通过多次傅立叶变换来确定该模式信息。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编解码方案对应于语音编解码方案且所述第二编解码方案对应于音频编解码方案。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信号对应于谐波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对应于剩余信号,且所述第二信号是从用输入信号减去第一信号得到的信号获得的。
根据本发明,所述模式信息包括作为第一帧上的模式信息的第一帧模式和作为第二帧上的模式信息的第二帧模式,且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如果第一帧模式是第一模式且第二帧模式是第三模式或者如果第一帧模式是第三模式且第二帧模式是第一模式,则将第一帧模式和第二帧模式中的至少一个变为第二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延世大学工业学术合作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延世大学工业学术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17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UPnP网络中组织和发布资产
- 下一篇:纸币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