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块化主轴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12335.5 | 申请日: | 200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0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福尔克尔·美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国维腾斯坦集团 |
主分类号: | B27C3/04 | 分类号: | B27C3/04;B23B39/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0 | 代理人: | 金利琴 |
地址: | 德国宜***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主轴 单元 | ||
1.一种模块化主轴单元,用以在机械加工工具中组成多主轴机械加工头(36、37、49),其中所述主轴单元(01、30、54)包含至少一驱动主轴(02),可于其上设置一工具(37)或一工具载体(51、52);其中所述主轴单元(01、30、54)包含一模块化壳体(08、31),使所述驱动主轴(02)设置于其中,从而可以自由地转动且可轴向位移,且所述模块化壳体(08、31)可与其他所述模块化壳体(08、31)共同连接在所述机械加工头(36、47、49)上;其中所述主轴单元(01、30、54)包含至少一驱动马达(03),使配置于其上的所述驱动主轴(02)能受其驱动而以旋转方式作动,且所述驱动马达(03)的中心轴线和所述驱动主轴(02)的中心轴线共轴延伸而定义一元件中心轴(07);其中所述主轴单元(01、30、54)包含至少一轴向致动装置(05),使配置于其上的所述驱动轴(02)能够顺着所述元件中心轴(07)方向而轴向转动;其中所述轴向致动装置(05)的中心轴线和所述驱动主轴(02)的中心轴线共轴延伸;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马达(03)装设于所述模块化壳体(08、31)中而可轴向位移,且藉由驱动所述轴向致动装置(05),所述驱动马达(03)可在所述模块化壳体(08、31)中,与所述驱动主轴(02)一起顺着所述元件中心轴(07)方向而轴向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马达(03)的转子主轴(17)和所述驱动主轴(02)是实质相连的,特别是一体互相连结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主轴单元,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条线路(13、57、58),设置于所述模块化壳体(08、31)和所述驱动马达(03)之间,及/或所述模块化壳体(08、31)和所述工具载体(51、52)之间,以传输驱动能量,其中所述线路(13、57、58)包含至少一长度补偿元件以补偿该线路(13、57、58)的线长所造成所述驱动马达(03)的位置变动及/或所述工具载体(51、52)相对于所述模块化壳体(08、31)的位置变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13、57、58)设计成螺旋管状的连接线(13、57、58)的形式,作为所述线路(13、57、58)的所述长度补偿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状的连接线(13、57、58)环绕于所述模块化壳体(08、31)中的所述轴向致动装置(05)的活塞杆(06)数圈,并藉此被支撑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主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壳体(08、31)包含两壳板(09、10、32、33),位于所述主轴单元(01、30)两轴端点;及至少二杆轴(11、12、34),平行于所述元件中心轴,而与所述二壳版(09、10、32、33)机械式地相互连接,以于其间保持一固定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轴单元,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两个装置孔位在所述驱动马达(03)的外壳,用来装设所述驱动马达(03),所述模块化壳体的所述轴杆(11、12、34)贯穿所述装置孔而形成一轴向装设,藉此以旋动固设所述驱动马达(03),并使其可轴向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主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单元(30)包含多个驱动主轴(02),具体上为二或四个所述驱动主轴(02),且分别各自配置一个所述驱动马达(03)及一个所述轴向致动装置(05)。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主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马达(03)连接一轴承套筒(04),从而藉此设置而使所述驱动主轴(02)可以自由转动及/或被轴向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马达(03)的所述转子轴(17)设置于所述轴承套筒(04)中,从而能自由转动及/或被轴向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主轴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模块化壳体(08、31)的一壳板(10、33)设置有至少一装置孔(39),所述驱动主轴(02)的所述轴承套筒(04)经由所述装置孔(39)贯穿所述壳板(10、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国维腾斯坦集团,未经德国维腾斯坦集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233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尼伐地平新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阿昔洛韦钠二水合物晶型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