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轮机、将风轮机的传动系的第一传动系部件联接到该传动系的第二传动系部件上的方法及风轮机的使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12950.6 | 申请日: | 200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9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J·德姆特勒德;A·贝奇;K·L·詹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斯塔斯风力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5/02 | 分类号: | F01D5/02;F16D1/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马江立;吴鹏 |
地址: | 丹麦*** | 国省代码: | 丹麦;DK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轮 传动 第一 部件 联接 第二 方法 使用 | ||
1.一种风轮机,包括传动系,所述传动系至少包括:
转子,该转子用于将风力转变成转子轮毂的旋转,以提供驱动转矩,
发电机,该发电机用于将所述驱动转矩的至少一部分转变成电力,和
至少一个联接器,该联接器用于将第一传动系部件连接到第二传动系部件以便在所述部件之间传送所述驱动转矩,所述联接器包括第一联接器部分,该第一联接器部分具有第一联接区,该第一联接区与第二联接器部分的第二联接区连接,由此在所述联接器运行期间将所述驱动转矩从所述联接区中的一个传送到另一个,其中
所述第一联接区设有第一形配合结构,该第一形配合结构接合所述第二联接区的对应的第二形配合结构,所述第一和第二形配合结构二者分别从第一和第二联接器部分的外周边附近或外周边处的位置向内延伸。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联接区包括轴向机构,以用于通过所述联接器至少沿一个方向传送轴向负荷。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机构通过建立所述联接区以使它们不与所述联接器的旋转轴线平行来提供。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风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区建立成相对于所述联接器的旋转轴线成45°至135°并优选80°至100°例如90°的面角,以便建立所述轴向机构。
5.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风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联接区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形配合结构分别由交替的凸起和凹部形成。
6.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风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联接区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形配合结构分别形成为基本径向延伸的相啮合的齿。
7.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风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区的所述第一形配合结构和/或所述第二联接区的所述第二形配合结构整体形成在对应联接区中。
8.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风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器部分或所述第二联接器部分在所述第一传动系部件或所述第二传动系部件中整体形成。
9.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风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系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系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选自:传动系轴、主轴、主轴承、联轴器、制动器、齿轮箱、转子轮毂和发电机。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系部件或所述第二传动系部件是所述风轮机齿轮箱的旋转轴,例如所述齿轮箱的太阳轮轴或轴入轴。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第一或第二联接区限定所述传动系部件的外周边。
12.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风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接区和所述第二联接区包括固定机构,以用于至少在所述联接器运行期间基本上至少保持所述第一联接区相对于所述第二联接区的轴向位置。
13.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风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是机械固定机构,例如螺钉、螺栓或铆钉。
14.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风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系部件和/或所述第二传动系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是空心的。
15.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风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还包括径向负荷传送机构,以用于将径向负荷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一联接器部分和所述第二联接器部分之间传送和/或用于使所述第一联接器部分和所述第二联接器部分相互对准。
16.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风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由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形配合结构分别从第一和第二联接器部分的外周边附近或外周边处的位置向内延伸而自动定心和/或自动对准。
17.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风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系部件的所述第二联接区包括中心孔,所述第一传动系部件能通过该中心孔安装和拆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斯塔斯风力系统有限公司,未经维斯塔斯风力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295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