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盒式放射线图像固体检测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13033.X | 申请日: | 2008-10-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6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角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尼卡美能达医疗印刷器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T1/00 | 分类号: | G01T1/00;G01T1/20;G03B4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经志强;杨林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盒式 放射线 图像 固体 检测器 | ||
1.一种盒式放射线图像固体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检测器单元,其具有将入射的放射线转换成光的闪烁器、和接收由所述闪烁器转换后的光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的检测部;以及
内置所述检测器单元的壳体,其具有使用碳纤维形成为在两端部具有开口部的方筒状的主体部、和通过卡合机构与所述主体部卡合来对所述各开口部进行覆盖的第一盖部件及第二盖部件,
所述壳体的放射线入射方向的厚度是遵照JIS Z4905规定的厚度,
所述第一盖部件及第二盖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构成为能够插入所述检测器单元。
2.一种盒式放射线图像固体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检测器单元,其具有将入射的放射线转换成光的闪烁器、和接收由所述闪烁器转换后的光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的检测部;以及
内置所述检测器单元的壳体,其具有使用碳纤维形成为在两端部具有开口部的方筒状的主体部、和通过卡合机构与所述主体部卡合来对所述各开口部进行覆盖的第一盖部件及第二盖部件,
所述壳体的放射线入射方向的厚度为16mm以下,
所述第一盖部件及第二盖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构成为能够插入所述检测器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盒式放射线图像固体检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盖部件及所述第二盖部件具备构成为能够保持所述检测器单元,并能够对从外部传递来的外力进行缓解的缓冲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盒式放射线图像固体检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由在碳纤维中含浸树脂后的材料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盒式放射线图像固体检测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盖部件及所述第二盖部件中的至少一方,配置有接口用部件,
所述检测器单元与该接口用部件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盒式放射线图像固体检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器单元具备:在一个面上形成有所述闪烁器的第一玻璃基材、和在一个面上形成有所述检测部的第二玻璃基材,所述第一玻璃基材与所述第二玻璃基材在使所述闪烁器和所述检测部对置的状态下通过设置在所述各玻璃基材的周缘部的粘接机构实现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尼卡美能达医疗印刷器材株式会社,未经柯尼卡美能达医疗印刷器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303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